“以往行業是機遇性地高增長,系列酒也快速增長;如今,各大企業都是擠壓式地增長,貴州茅臺系列酒的抗壓能力并不強,因此下滑明顯。”昨日(9月1日),白酒行業專家趙義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面對高端酒的“嚴冬”,各大酒企目前紛紛加碼中低端。作為行業“龍頭”的貴州茅臺,近期也不斷對漢醬、仁酒等進行大幅調價,來發力“腰部”。
然而,從其半年報來看,腰部乏力仍是茅臺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之一。茅臺半年報數據顯示,系列酒上半年營收僅為7.38億元,同比下滑31.85%。
從報表來看,貴州茅臺半年報雖然交出了營收、凈利均微增長的不錯“成績單”,但也創造了多項并不算光鮮的記錄:3.61%的中報凈利增幅,創下了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來的新低;貨幣資金為182.75億元,環比減少17.17%,也系其上市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同時,公司預收款項已大跌至約8.35億元,相較期初的50.91億元“縮水”高達42.56億元。在業內人士分析看來,作為白酒公司盈利“蓄水池”的預收款項大幅下降,是目前經銷商普遍進貨意愿降低和市場銷售不好的直接反映。
預收款大幅縮水
“以前,行業酒企都要求經銷商提前3個月或是半年打款,后來再根據實際情況配貨,而現在,經銷商都不愿打款。”趙義祥說,這種變化反映到企業報表中,就是預收款的下降。
早先發布半年報的行業“大腕”們也都未能幸免。五糧液半年報顯示,其預收款項期末余額為33.86億元,較年初的64.67億元大幅下降47.6%。
此前數年,由于茅臺酒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在銷售渠道擁有主導權,貴州茅臺一直維持著巨額的預收賬款。不過,隨著市場需求和價格走勢的變化,客戶和經銷商備貨熱情明顯減退。因此,貴州茅臺的對應數據更為業界關注。
“在預收賬款幾乎枯竭的情況下,也就是耗盡了所有的‘蓄水池’,利潤都幾乎零增速,而且廣告費用等一些反映公司競爭力的指標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變化,所以公司所面臨的困難已經不是報表里顯示的利潤同比少增長了。”昨日,有雪球網友整理著名職業投資人“混沌才”對茅臺半年報的看法指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