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消息,針對成品油定價,有發改委內部人士對騰訊財經表示,下一步或將公開成品油定價公式和掛靠油種,以實現定價全透明。發改委僅保留臨時調控權力,以防止價格暴漲和暴跌。
中國目前正在推行資源環境價格改革,這也是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議題之一。
國內現行油價機制框架是經過2006年、2008年兩次改革建立而來。2013年3月以前,油價調價周期是22個工作日,對市場反應欠靈敏,結果導致有時價格調整會滯后,使人們產生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跟漲不跟跌”的印象。同時也被一些經銷商利用提前囤油或惜售,加劇市場和價格波動。
今年3月,發改委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完善,調價周期縮短為10個工作日,取消調價幅度限制。隨國際市場價格波動有時漲、有時跌,漲漲跌跌成常態。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已經基本做到了公開透明,沒有公開的僅僅是定價公式和掛靠油種。下一步的方向是:把公式公布出來,公眾可以直接計算。發改委可以保留一個權力:如果在短時間內國際油價大幅波動,發改委要有“臨時調控”的權力,防止價格暴漲暴跌。
中國人均石油占有量僅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成品油市場基本由“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占據;6成以上依靠進口。“雖然國產原油的成本可能比較低,但是你必須考慮進口。”分析人士表示。
今年3月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后,油價6降5升,還有5次因未達到每噸50元的調價條件,在下一次調價時一并調整。11月初與3月27日相比,汽油每噸下調了355元,柴油每噸下調了365元。這同時讓經銷商很難判斷油價走勢,囤油的情況基本消失。
按照發改委的規劃,將繼續按照既定的改革目標,結合成品油生產經營的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油價市場化改革。(李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