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月亮山腹地的從江縣宰便鎮宰近村,一排排整齊的豬舍,一棟棟寬敞的新房聳立在筆直的柏油路旁,四周青山懷抱,清澈見底的小溪繞村蜿蜒盤旋,干凈整潔的村級步道,房前屋后肆意綻放的三角梅,從遠處看,整幅濃墨重彩的山水寫意畫,透著靈氣,沁人肺腑。
曾經的宰近村,一直是從江縣月亮山區的極貧村。 1983年、1987年、1988年先后多次遭遇泥石流自然災害,世代生活在這里的老百姓們,不僅吃不飽、穿不好,更是時刻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突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至2009年宰近村被明確基層黨建示范點后,仿佛就在一夜之間,這個寂靜的小山村實現了從“極貧村”到“極品村”的華麗轉身。
圖為從江縣宰便鎮宰近村新貌
變舊為新展亮顏
78歲的吳金科老人自豪地說:“以前的宰近村,下雨天經常擔心泥石流沖垮房子,晚上都不敢睡覺,家家戶戶還人畜混居,臭氣熏天,在屋里吃飯還得關門閉窗。自從搬到了新房,不僅安全了,人畜也分離了,臭味沒了,蒼蠅也少了,心情舒暢對身體、長壽有好處多。”
2009年,在省、州、縣領導的關心下,宰近村被列為全省第二批地質災害搬遷工程,共實施114戶搬遷。搬遷工程于2009年5月底正式啟動,經宰便鎮干部職工和宰近村群眾的共同努力,搬遷工作于2009年11月全部完成。
宰近村地質災害搬遷完成后,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宰近村民兩委馬不停蹄地四處化緣,爭取建設項目。
2010年3月,從江縣交通部門實施宰便-加勉通鄉油路宰近路段工程建設;同年,縣水利部門緊接著實施宰近村搬遷點的人飲工程,解決了該村搬遷后新村的人飲問題;鎮人民政府投入近20萬元實施宰近村地質災害搬遷工程居住區排污排水工程,解決了該村搬遷后的排污問題;緊接著,相繼投入實施廁改、灶改、村村通工程,該村的114戶搬遷戶都建有標準衛生廁所、衛生節柴灶,都裝上了電視接收設備,收看到了電視;2010年年底,在縣林業部門積極支持下,宰近村實施綠化美化工程,各家各戶門前屋后都栽植了花木。2010至2011年,借助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實施宰近村地質災害搬遷新村房前屋后硬化、街道硬化和公共活動場所硬化工程。
如今,宰近村門前庭后整潔干凈,鮮花環繞,村民們用上了干凈衛生的飲用水,看上了閉路電視,用上了互聯網網絡、冰箱、洗衣機、熱水器樣樣俱全,整個村寨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了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性工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