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香豬養殖標準圈舍內部
變小為大促發展
月亮山下的從江縣宰便鎮,一直以來都是從江香豬最大的養殖區和集散地。
宰近村借助“整鄉推進,連片開發”扶貧項目實施的有利時機,村兩委組織組干、黨員帶頭挨家挨戶做村民思想工作,消除他們以往對養殖香豬難的恐懼心理,動員全村群眾發展香豬產業。建成了宰近村香豬養殖示范小區,共建成了20戶200間標準圈舍,進圈種豬330頭。通過示范帶動,全村目前共有86戶養殖種香豬550頭。宰近村已成為宰便鎮香豬的主要產區和示范基地。
許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在看到香豬產業發展的可觀前景后,紛紛返鄉發展經濟,大力發展香豬養殖。村支部書記潘胸有成竹地表示:全村干部群眾將圍繞“從江香豬養殖第一村”目標來打造宰近村,把該村香豬產業做大做強。
變等為爭譜新篇
近年來,宰近村以創建基層黨建示范點為契機,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引導和扶持一批黨員生豬養殖示范戶,在村支部書記潘成的帶動下,在產業鏈上建起了“香豬養殖黨小組”和香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和市場營銷,同時還成立了香豬產業互助社,籌集互助資金19萬余元,幫助解決產業發展運轉資金的困難,推動香豬產業快速發展。同時,為解決群眾無室議事的難題,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籌集資金30萬元建起了功能先進齊全的村委活動室,村兩委的向心力不斷增強。
宰便鎮黨委書記張劍楓說:經過幾年的努力發展,宰近村發生了“三個明顯轉變”:一是經濟收入明顯提升,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618元提高到了2012年的4200元;二是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寬敞的街道、漂亮的瓦房取代了過去的危房、茅草房,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三是基層組織建設成效明顯,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明顯發揮。
2013年,宰近村將整合養殖戶力量申辦微型企業,將香豬養殖由傳統的各自為政向企業管理推進,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走產業化發展之路,讓養殖戶直接走入市場。同時還將努力爭取國家建設項目投入,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把宰近村打造成為“香豬養殖第一村、鄉村體驗旅游目的地”。如今,在村兩委的強力帶動下,宰近村正邁著同步小康的堅定步伐。(梁吉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