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剛過,丹寨縣各地的村民們,又掀起一股秋種熱潮,今年,該縣農業部門為農戶免費發放種子、化肥等農資,讓廣大農村朋友的忙碌,更有動力,更有盼頭,也更有希望。
在興仁鎮的燒茶村,村民們正積極幫助卸運馬鈴薯種子,這家300斤,那家1000斤,雖然是第一次試種,但大家伙的積極性格外高漲。村民楊通剛,今年一口氣種了20多畝,卻只花了一點土地流轉和人工的費用。
“我曾經也賣過菜 我知道它的銷量 所以我敢種那么多”楊通剛很信心十足的告訴記者。
一方面是群眾的積極性高漲,一方面,丹寨縣除了發放種植和化肥,農業局還請來了翻土機械,免費為村民們翻好了地,另外,駐村干部也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現場答疑解惑。
好政策、好服務送到了家門口,不加發展快腳步怎么行,為了更快捷、高效的把馬鈴薯種下地,楊通剛還特意購買了培土機,有了這個好幫手,省事兒不少。
“地,農業局的來幫我們翻犁好了,種子和肥料也已經發到我們手上了,我們在不實行機械化,再慢慢地刀耕火種的話就趕不上季節,我不光是要把我的做完了,看周邊的農戶需要幫忙,我也要上前,用機械化幫他更快耕種,幫他節省他的一點勞力”楊通剛熱心的告訴記者。
政策的給力扶持,加上大戶的帶動,村民邊兒有18戶村民也加入了馬鈴薯種植的行列,大家都想借馬鈴薯成就自己的致富夢。
“反正政府也是免費發種子、肥料,肯定是有收入的,所以我也要種點” 村民陳通海告訴記者。
據了解,僅在丹寨縣燒茶村,今年就將種植馬鈴薯70多畝,該縣已經為該村免費發放了12噸馬鈴薯種子、3.5噸化肥,為農戶節約資金近20萬元。同時派出農技人員20余人次,為農戶種植馬鈴薯開展田間指導,力爭實現每畝產量3500斤,每畝收入5000元。在其他鄉鎮,今年的秋種,也得到了適當的補助和政策扶持。(石開恒 張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