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寨縣農業局從州農委爭取到一批養鵝項目,給適宜養鵝的村寨送去鵝苗,并把這些村寨作為養鵝示范點,爭取帶動更多農戶在冬閑時節加強對田土利用,實現農民冬季增收的目標。
雛鵝首先寄養在丹寨縣外來育禽大戶蔣云生的育鵝場里,確保在溫度適宜的育禽室里適應成長,經過一段時間的養育觀察后,合格的鵝苗被運到丹寨縣的兩個種草養鵝示范點揚武鎮烏灣村和老冬村。
發放當天,在揚武鎮烏灣村村委會門口,村民們早已等候著,一箱箱鵝苗從車上搬運下來,有的村民還喜不自禁的上前去撫摸這些健康活潑小鵝?h農業局不僅給示范村發放免費鵝苗,還讓專業的育禽技術員在現場給大伙分享養鵝經驗,讓大伙養上“放心鵝”。村民楊智輝家也是養鵝示范戶之一,今天領到了農業局送來的鵝苗和和分享到養鵝技術,他對養鵝致富充滿希望。
“ 一定要擴大農戶們,一定要搞好(養鵝),技術方面呢,可以說是在鄉下可能差一點,但以后我們還要繼續搞,培訓好、養好,把它做成產品來。”楊智輝說道。
有了鵝苗,更有了技術保障,楊智輝對擴大養鵝規模也有了自己的規劃。
“明年看養的好,這次養的成功,明年我們可能是搞擴大,然后建棚建舍來養殖鵝,要達到一千只以上。”楊智輝告訴筆者。
村支書對養鵝也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村里的帶頭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帶領農戶們,把烏灣村這個有著獨特地理優勢的村寨,建成養鵝示范村,讓村民們富裕起來,過上小康生活。他說“根據我們烏灣村這種地理環境呢,我們這個地方比較矮,比較有水源,還有種草這方面,種草養鵝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我們首先把這個有這個技術的,以前在外面打工的,他有這樣的經驗,相當的豐富,首先把這些人培養起來,在以后可以帶動更多的農戶。”
丹寨縣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積極引導地理環境適宜的農民進行種草養鵝,在物質供應、飼養管理技術等方面做足了功夫,利用冬季閑田發展種草養鵝,確保農民增收。
丹寨縣農業局副局長蒙養光告訴筆者:“通過這次的鵝苗發放,能改變和轉變發展我們農村這塊冬閑田土的利用率、牧草的利用率 ,通過種草養鵝的這個項目發展,可以說,在我們秋冬季這塊農業大季,農業損失了,畜牧業補充,通過這個養鵝項目的發展,可以在秋冬季這一塊,可以增加我們農戶的收益。”
目前,丹寨縣已完成3000羽鵝苗的育雛,并發放給兩個縣級種草養鵝示范點各1500羽,示范種草面積達200畝,計劃在2014年擴展牧草種植3.5萬畝,發展養鵝9萬羽以上。(池明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