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朱鋒軍先生
一位哲人說過:有氣魄而又有氣量,才會氣壯山河;有氣量而又有氣度,才會氣宇軒昂;有氣度而又有氣節,才會氣貫長虹——與朱鋒軍對視,使我忽然找到了這位哲人之哲語的最好的注腳。和他交談,起于散淡,但其質樸的話語和成熟穩健的舉手投足,令我仿佛在經歷一次精神上的透視與熏染。他的舉重若輕、果敢睿智,他的海納百川,豁達大度,他的勤學不輟、執著堅毅,他的坦蕩無私、持身如玉,一切都來得那么樸素,那么自然。隨著交談的深入,仿佛一位來自崇尚正義、欽敬高尚的久遠時代的風度翩翩的君子向我走來……
舉重若輕 果敢睿智
朱鋒軍來自陜縣東部山區的窮鄉僻壤,惡劣的生存環境,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使他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中練就了一身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傲骨,再加上發奮苦讀為他插上的智慧雙翼,成就了他舉重若輕、果敢睿智的特質。憑靠著這些特質,他從教師、校長、鄉黨委委員、鄉長、鄉黨委書記、縣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廣電局長以至陜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一路堅實地走來,身后留下一串串耐人尋味的故事:
那是2005年,作為黨的喉舌,擔負著全縣輿論宣傳重任的廣播電視局,因為辦公條件不具備,遲遲不能隨縣委、縣政府西遷到新縣城。就在這個關頭,朱鋒軍受命走進了廣播電視局。
其實,擺在朱鋒軍面前的局面遠遠不止一個西遷辦公問題。由于資金、設備、機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一直以來,該局的辦公、運作雜陳一處,攝錄制作設備落后,廣播電臺幾乎停播,電視臺節目陳舊單一,有線電視城鄉發展極不平衡,信號傳輸還是已經老化多年的電纜,信號質量和播出安全難以得到保障,遠遠無法適應時代前進的步伐和事業的發展要求。
面對由于資金、設備等原因不能搬遷的困境,面對由于機制、管理等原因幾乎癱瘓的現狀,朱鋒軍一沒急躁,二沒氣餒,而是在腦海里極力尋找著智慧與現實的對接點,繼而他果斷地決定將人員兵分兩路,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業務,確保工程建設與業務開展兩不誤。在工程建設中,他對班子成員明確分工、明確任務、明確時間、明確責任,在使出渾身解數克服資金困難的同時,他經常卡節點、盯進度、把質量、抓落實;在業務建設上,他敏銳地抓住了“人”這個最根本的癥結,理出了“揚正氣,建一流班子;強素質,帶一流隊伍;出精品,創一流業績;尚新風,樹一流形象”的工作思路。為提高節目容量和品位,他又與紀檢監察部門聯合新上了“政務熱線”廣播直播節目,對原有的專題節目《黃河風》進行重新定位和改版,與教育系統聯手新推出《話說教育》欄目,與農林水等部門聯手新推出《甘棠田園》欄目,并且開辟了《本臺評論》專欄。
有思路才有作為,有作為才有地位。當廣電大樓盛裝一新地裝點著黃河之濱,當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贏得人民群眾的一片叫好聲時,朱鋒軍所在的廣播電視局及他本人連獲縣委、縣政府記大功獎勵,五年大獎,無一或缺。
那是2010年陽春三月,朱鋒軍走馬上任陜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雖說他當年曾是教壇上的精英,是屈指可數的優秀校長,但時過境遷,一切在他面前都成為新的挑戰。一到任,他便一頭扎進各級各類學校調研,并很快摸清了教育現狀。然而現狀不容樂觀:基礎設施建設負債過大,學校運行困難;教學手段落后,仍徘徊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較為原始狀態;城鄉差距拉大,導致生源流失,陷入困境;隊伍精神狀態欠佳,名優師資嚴重缺乏……
面對困難,朱鋒軍又一次選擇了迎頭挑戰。他從大局著眼,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睿智地提出了“緊緊扭住‘改善教職工精神狀態、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三大主題,全面打基礎,點滴抓落實,穩步上臺階”的工作思路。這一思路的提出,引來了無數關注的目光,攪動了陜縣教育這潭沉寂的春水,奏響了陜縣教育新的發展樂章。
不信春風喚不回。三年多的時間不算長,但三年多來陜縣教育的發展卻令人刮目相看——教育發展合力空前增強,教師隊伍充滿活力,學校管理更趨規范,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各類教育協調推進。2010年至今,陜縣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穩步攀升,連年超額完成市局下達的目標任務;職業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2010年陜縣中專被國家教育部評定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2011年陜縣被省政府評為“職教攻堅工作先進單位”。投資9500萬元的職教中心順利竣工,2012年底已完成搬遷;城鄉義務教育差距逐步縮小,通過大力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在全縣基本消除了危房,新建了一批餐廳和宿舍,結束了農村孩子露天就餐的歷史。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使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基本實現了“班班通”,2013年底將要達到河南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標準;學前教育邁上新臺階,制定并積極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建成22所鄉鎮幼兒園,改建1所城區幼兒園,初步解決了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投資1.5億元的體育館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為陜縣爭得了國家、省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朱鋒軍在陜縣廣電局和教體局具有傳奇色彩的任職經歷,正是他舉重若輕、果敢睿智特質的具體體現。
海納百川 豁達大度
民族英雄林則徐在任兩廣總督時,曾在府衙上書寫了一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說的是人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才能辦好事情,立于不敗之地;當官必須淡泊名利,杜絕私欲,才能像高山那樣挺立世間。法國作家雨果曾把人的胸懷與海洋、天空作比,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朱鋒軍十分崇尚這些曠世名言,他常說,“人的心胸有多大,事業才會有多大”,他常以藺相如為民族大義甘受羞辱,漢劉邦善用部下之長奪得天下,項羽專橫跋扈終刎烏江等歷史上正反兩方面事例自勉。
朱鋒軍可謂虛懷若谷、豁達大度的典范,他常以“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敬人者人恒敬之,讓人者人恒讓之”等格言警句教育和啟迪身邊的人。工作生活中朱鋒軍特別懂得尊重和欣賞別人多姿多彩的個性,諒解和包容別人的缺點與不足,以超強的容忍力容人、容言、容事。他堅持“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恕之心恕人”。工作中朱鋒軍對人對事盡其所能做到公平公正,以“理”相待,但滾滾紅塵,世道人心,亙古不變,難免會遇到一些人的不滿意、不理解,乃至仇視、誣陷、人身攻擊,對此,朱鋒軍只一笑了之,最多只是漠然置之。他認為只要作為一名領導本身行得正、走得直,處理問題從公出發,別人不理解或作出過分的舉動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是會改變看法的。朱鋒軍的大度可見一斑,這是他涵養的體現,也是他善意的使然。他堅持誠心誠意尊重部下,虛心聽取來自于部下的意見和建議,并從善如流關心部下的學習、思想、工作和家庭生活,使其在快樂和諧的氛圍輕裝上陣,努力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堅持任人唯賢,善于發現每個人的長處并用其所長,使其盡職盡能,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從不任人唯親、唯上、唯送、唯要,把一些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人選拔到了領導崗位上來,營造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他堅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和稀泥;在一般問題上講感情、講友誼,使班子成員之間成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膽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相互關心的摯友。
胸寬則能容,能容則從歸,從歸則才聚,才聚則業興。多年來,無論是在鄉長、鄉黨委書記的位置上,還是在縣委辦副主任的位置上,抑或者是在廣電局和教體局局長的位置上,朱鋒軍始終恪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奉行謀事不謀人,謀事不謀私的行為準則。他以自己深厚的德行修養“潤物無聲”地感染著身邊的人,化解著諸多矛盾,開創著無盡的事業。擔任鄉長、鄉黨委書記期間,他對群眾敬若父母,牽掛在心,如高天厚土般敬之畏之,把干群之間的“油水關系”變為了“魚水關系”,使全鄉大局穩定,經濟繁榮,深得老百姓的愛戴,被群眾譽為“親民鄉長(書記)”。在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的崗位上,他始終擺正官位,尊重下屬,奉公克己,當班長不當家長,總攬不包攬,果斷不武斷,手握人民給予的權力,小心做事,謹慎做人。在廣電局和教體局局長的位置上,對同志他寬容大度、真誠友善,有過失則真誠指點,有成績則無私提攜。在年輕同志們的心中他是一位睿智干練、德能俱佳、令人欽慕的鄰家兄長;在年長同志們的心中,他是一個謙虛誠懇、敢想敢干、值得信賴的稱職領導。熟悉朱鋒軍的人都說,在他身上絕難找到趾高氣揚、盛氣凌人、唯我獨尊、一意孤行的蹤跡,而時時顯現的是他豁達大度、立言公道、言而有信、處事公平的影子。“水清沙自潔,官賢弊自絕”。朱鋒軍的真誠、包容、大度,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擁戴,因而追隨他的人趨之若鶩,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追隨者愈加堅定不渝。這大概就是朱鋒軍的“人格魅力”吧!
眼前的朱鋒軍平靜、融合、儒雅、干練,讓人感到寧靜而親切。我在想,這不正是謙謙君子所固有的風范嗎?
勤學不輟 執著堅毅
“學不博無以通其變,思不精無以燭其微,社會發展一日千里,若不及時調入源頭活水,以豐厚的知識儲備作依托,肯定會被時代所拋棄”。這是朱鋒軍經常說的一句話,說給他自己,也說給身邊的人。他經常講,一個領導干部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就一定要擁有豐厚的學識。事實證明,對于一個群體的領頭人來說,知識就是力量,學問淵博,博達疏通,才能其力無窮,并擔負起重任;也只有知識淵博,才學過人,才能贏得群眾的敬佩和信賴,同時為不斷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和決策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多年來,不管政務如何繁雜忙碌,朱鋒軍從沒有放棄過良好的讀書習慣。為了豐富自己,他常常在夜闌人靜的時候,一個人靜靜地在古往今來知識的海洋中徜徉。從四書五經到詩詞歌賦,從二十四史到現代管理藝術……他“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遍閱古今中外文史典籍,歷練自己的積淀和修養。作為一個從政者,多年的政界熏染,他的身上卻不見絲毫想象中的圓熟與世故;作為一個好讀書的文人,多年的文字融煉,也不見他身上有半點通常的酸腐和偏執。據說務實之人通常會疏離學問,做學問的人又不屑于政治,而朱鋒軍卻把二者完美的融合了。浩如煙海的學識,不僅陶冶了他的情操,澄澈了他的心境,也敏銳了他的眼光,增強了他素質和能力,讓他感情淳厚,明辯是非,處事果敢,人生智慧。
如果說勤學不輟奠定了朱鋒軍事業的基石,那么執著堅毅的性格則決定了他的事業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朱鋒軍信奉蘇軾“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的論斷。他常說,一個真正胸懷大志的人應該是:想,就要壯志凌云,心存高遠;干,就要腳踏實地,無所不為。執著堅毅的性格,矢志不渝的信念使朱鋒軍在工作中動力十足,激情四射,渾身生發出無窮的力量。熟悉朱鋒軍的人都知道,他有三個“與眾不同”,即:精神狀態與眾不同,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只爭朝夕的精神風貌,并從不因艱難困苦而退縮;工作姿態與眾不同,事事先于同志,帶領同志干,干給同志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堪為同志們的“先行者”、“示范者”和“帶頭者”;意志風格與眾不同,無論組織召喚到哪里,都雷厲風行,不折不扣地扎根和戰斗在哪里,業績創造在哪里,事業成就在哪里,不言苦,不言累,不言悔,堅韌不拔,勇往直前。正是如此三大“與眾不同”,使得朱鋒軍的工作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翻開朱鋒軍的人生履歷,我們分明看到他始終不斷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鍥而不舍地向人生的更高目標奮進的閃光足跡。
和朱鋒軍對視,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他眼睛深處蘊藏著的那份堅定與廣闊。
坦蕩無私 持身如玉
我國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著名的《正氣歌》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在下為河岳,在上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這就啟迪人們,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有浩然正氣,清正廉潔,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朱鋒軍深諳此理,為官從政幾十年,他時刻以一種冷靜的眼光審視著“義、利”二字。一種發自本心的道德追求使他始終“持身如玉潔冰清,襟袍如光風霽月”。“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十四個字多年來一直如一彎清澈的護城河,牢固地守護著朱鋒軍的心靈城堡,使他胸無物欲,耳目空明。
有句格言叫:守正肝膽壯,無私義凜然。作為干過多年“一把手”的領導干部,朱鋒軍深知自己的工作與黨的事業成敗的關系,深知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因此他始終以一顆正直的心,一顆大公無私的心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嚴把操守,公正辦事,以自己守持正氣的良好德行修養,始終保持著君子的高風亮節,并“潤物無聲”地感染著身邊的人。他常對身邊的人說,做人一世,為官一時,好人不一定必須是好官,但好官必須是好人,所以為官之本,必先治身。他尤為崇尚古人“一絲一厘,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分,我為人不值一分”的教誨。為官從政幾十年,無論組織把他放在哪個位置上,他都嚴于律己,謹慎為官,始終保持著兩袖清風,一塵不染。他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朽思想的侵蝕,從來不從親疏、好惡、恩怨出發,做違背原則的事。面對親情他不忘使命,面對多種壓力他矢志不移。在廣電局任職時,他公正處事、謹慎行事,以至于在電視臺招收人員時他的侄子也未被錄用;在教體局他依然秉持著固有的信念,在招聘教師時,他嚴格規范程序,力推陽光操作,以至于他的另一個侄子又被殘酷地刷掉。為此,他曾揪心過,痛心過,但超越道德的事他無法做到。為此他得罪過一些人,有親朋好友也有上司。于是,有人說他不通情理甚至說他六親不認,而對此,朱鋒軍卻總是保持著沉默與堅持,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對得起黨的事業和自己的良心。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因為心存“道義”,無私無欲,所以工作生活中的朱鋒軍遠離功利,心無塊壘。面對不義之利,他敬而遠之;面對應得之功,他禮讓三先。凡認識朱鋒軍的人都知道,他曾經在多年前就為自己定下了“三不”鐵規矩,即不參加與本職業務有關的任何宴請,不接待到家談“工作”、表“謝意”的任何客人,不接受職權范圍以外的任何頭銜。這些年來,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鐵規矩”,從沒越“雷池”半步,因此無論他走到哪里,在群眾的眼中,他就是一位心懷正義、坦蕩無私、十分值得信賴和敬仰的領導。
君子風范——這頗具分量的四字濃縮了朱鋒軍性情中欲斂自發的精髓與魅力,雖然他并不自知……我們有理由相信,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朱鋒軍和他的事業一定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