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龐清明、北殘兄一起為第三條道路詩歌論壇的主持,諸日不曾讀。現在想起偶然去讀讀,然后寫下感受。定為第三天道路讀詩論。碰巧我的文化界公益網能有評論的專欄,以前參與論壇多,現在讀得不多,發帖也少,因為很多勞動會因為網站的倒閉而宣布稿件飛逝。詩人槐藍言白的四首詩歌很有詩意,《晨光》、《媒介》、《回聲》、《鈣化》四首有感情,有現在的節奏,充分展示了生活的結構與詩意。劉煒的長詩歌《一個人,只有一輩子》充滿了無線的詩意,寓情于景,感情表達都很到位。松林灣的詩歌《受厄》,“無法比喻這一尾魚游在水里的美/但可以想像,此刻,她帶給一口鐵鍋的快感”,意思很機動和豐富,富有哲理,還帶著饒有趣味的寫作手法。
瑚圖靈阿的詩歌充滿了柔情的想象,“在陡峭大地 我也不能摔倒——我會砸爛/易碎的白天/易碎的幸福/易碎的溫暖/易碎的童年/易碎的前瞻”,閃爍的語句之中流露出真切的審美感覺。胡有琪的詩歌總是那么富有韻味,讓人讀著讀著就好比你面對著一個傾訴的人,是朋友也是知音。詩人北殘的《碑刻》十三首,大氣自然,這證明了北殘兄不但是一個實力的評論家,而且還是一個善于表達的詩人。唐緒東、狼孩、湯勝林等的詩歌賦予自我的性格完善,充斥內心的詩意情緒。龐清明“新中庸新批評”之《秘密》、《抵抗》、《反復》的這些詩歌無疑充斥著無限的張力。
樹才、莫非、車前子、凸凹、林童、安琪、老巢、胡亮、楊然、馬莉、朱子慶、十品、林忠成、愚木、南鷗、世賓、趙思運、冉冉、子梵梅、玄魚、斯如、張耳、李霞、莫臥兒、殷龍龍、劉川、洋滔、楚中劍、張立群、汪文勤、丁乂、唐詩、路也、況璃、王征珂、鄭小瓊、飛沙、蘭馬、衣水、黃仲金、余子愚、韓永恒、西域、仲彥、嚴家威、楊青云、陸華軍、丁東亞、左岸、瑚圖靈阿、舒雨湖、野松、姜紅偉、朱曉劍、李劍嘯、松林灣、槐藍言白、遠觀、北殘、龐清明等,雖然其中很少見于論壇,但是在工作之余依然熱衷于詩歌創作。詩歌是一種完美的藝術,完美于個人的精神獨立,完美于無界限的交流,完美于單純的想象和自我哲學的疏通。第三條道路得力于《文學自由談》、《上海文學》、《詩歌月刊》下半月、《中國詩人》、《星星》詩刊、《綠風》詩刊、《廣西文學》、《黃河詩報》、《佛山文藝》、《關東文學》、《草地》、《湛江文學》、《文鋒》、《新城市詩刊》、《伯樂》、美國新大陸詩刊、中央電視臺、《南方周末》、《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作家報》、《文化生活報》、《大眾閱讀報》、《文鋒》、《第三條道路詩歌報》、《燕趙詩刊》、《芙蓉錦江詩刊》、《掌篇》等刊物的推薦與傳播。第三條道路得到著名編輯家、批評家、詩人任芙康、張清華、譚五昌、洋滔、藍棣之、張放、陳仲義、耿占春、向衛國、曉音、張德明、李岱松、劉松林、趙宏興、羅繼仁、李祖德、林韻然、劉彩虹、羅云鋒等的關注。
第三條道路是繼往開來的,我將繼續讀詩歌,品詩歌,前提是在閑在的時候。喝一杯水,抽一根煙,如此便覺得很是興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