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流經劍河縣境內河段長101公里,流域面積15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2.6m3/s。三板溪水庫劍河庫區回水長度為87.4公里。三板溪水電站正常蓄水后,劍河縣水面現為44.25平方公里。目前,在劍河縣庫區從事網箱養魚共有300多戶,總面積450多畝,年產量4000噸以上。而來自貴陽市息烽縣的何稼霖,是劍河縣仰阿莎庫區最大的養魚戶之一。
何稼霖1958年出生于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息烽縣公路養護段的工人,何稼霖的血管里傳承了父親吃苦、勤勞和不甘落后的基因。1975年高中畢業后下鄉當知青,不久便擔任村民兵連長、團支部書記。1978年參軍,1981年轉業到貴州鋁廠工作,由于工作積極,不怕吃苦,奮力爭先,1984年榮獲冶金部“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并且還是廠里的入黨積極分子。在別人眼里,他在廠里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青年。然而,不久后掀起的經濟大潮改變了何稼霖的人生軌跡。
1992年的春天,鄧小平同志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講話,在這一講話精神推動下,我黨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輪高潮。國家連續出臺了有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金融體制改革以及醫療住房改革的大政方針,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這一年,不甘寂寞的何稼霖離開了工廠,走向市場……
離開貴州鋁廠后,想讓生活過得更好的何稼霖賣過鋼材,駕過汽車,殺過豬,開過小商店……
市場的大潮是無情的,幾年的下海游泳,何稼霖的生活并沒有達到他理想的彼岸。1998年,苦悶的他買了釣魚的釣具,來到了烏江邊。整整兩個月,何稼霖連日徜徉青山碧水,與煙霞云靄為伴,與野花小草為鄰,他想遠離喧囂。然而,天性喜歡奔波和拼搏的何稼霖終究過不了閑云野鶴的悠閑日子,看見烏江水面上有人在搞網箱養魚,他沉不住氣了,扔下釣具,成為烏江水面上的養魚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