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發2號文件的政策出臺和凱麻同城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凱里經濟開發區下司鎮花橋村人民正昂首闊步在同步小康建設的征程上奮力前行。
基層組織堅強有力
村黨總支積極創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思路,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使黨在農村的領導核心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全村共有黨員52名,其中女黨員14人;少數民族黨員49人;45歲下18人,46歲以上34人;高中以上文化8人。村黨總支委員7名,村委會委員5名,設1個村黨總支部,2個片區黨支部(花橋和長江)和若干個產業黨小組。由于工作突出,該村曾連續4年被麻江縣委、縣政府評為蔬菜基地村一等獎;2004年被麻江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小康村;2008年被列為省級遠程教育示范點;2010和2011年分別被評為省、州“五好”基層黨組織和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干黨員“雙帶”能力強
村黨總支創新提出了在產業鏈上建支部(黨小組)的思路,使“紅色產業鏈”成為了干部與群眾、黨員與群眾的連心橋。村干部和黨員帶頭模范、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明顯增強。
村支書羅儒平積極爭取項目,以身作則,帶領群眾實施“一事一議”項目,使全村串戶路硬化覆蓋率達100%,科學制定村規民約,徹底整治農村臟、亂、差現象,提高農民群眾健康衛生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使農村衛生得到改善,引導羅家寨、羊跳組積極創建州級衛生文明村寨。
村主任趙祥香通過遠程教育培訓學習,積極推廣和普及草莓異地育苗技術,增強草莓抗病能力,大幅度提高草莓的品質和產量。村文書田仁福主動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50多萬元,新建了殺垮組、青杠組兩座便民橋,方面了村民出行,排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草莓育苗大王王朝榮,是該村黨員帶富的其中一員,幾經拼搏,從一名普通的草莓種植戶到今天具有年產150萬株以上草莓苗,年產值50萬元以上規模的草莓育苗基地。其培育的黔莓一號、黔莓二號等十多個品種,既節約成本,又增產提效,深受群眾歡迎。
在一事一議項目建設、高鐵征地拆遷等重大項目建設中,黨員干部個個講黨性、人人重品行、處處作表率,早出晚歸,認真細致地做好群眾思想動員工作,有力推動了一事一議項目建設和高鐵征地拆遷工作順利開展。村兩委班子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科學制定了以“穩定糧食生產、發展多種經營、主導果蔬種植”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實施“蔬菜—養豬—沼氣—蔬菜”為一體的農業生態生產工程。在黨員創業帶富工程中,激發全村22名黨員創業帶富,帶領78戶108人增收致富。
產業結構調整效果明顯
全村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是麻江縣30個蔬菜基地村之一。通過多年努力,該村在種植業上,形成了草莓-蔬菜-水稻或蔬菜-蔬菜-水稻輪作的成功模式,在養殖業上,以養雞、養豬為主,并不斷發展新型品種,走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的道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得到不斷壯大和優化。全村水稻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0.12萬畝以上,種植蔬菜每年穩定在0.35萬畝左右(含復種),總產值2100萬元以上。種植草莓穩定在1500畝左右,通過花橋村的示范帶動,使下司鎮草莓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000畝左右,成為了全省最大的露天草莓種植基地和采摘觀光基地。成功舉辦了三屆花橋草莓節,使花橋草莓節成為全州乃至全省聞名的節慶品牌,使花橋“放心牌”草莓、花橋“生態型”蔬菜遠銷浙江、廣東、貴陽、凱里、都勻等省內外及周邊城市。
2013年,該村草莓的平均價格一直穩定在40元每公斤左右,草莓畝產值達到了2萬元,總產值超過2700萬元,600余戶草莓種植戶直接增收4.5萬元。該村還建養雞小區1個,養雞示范戶6戶,年出欄100000羽,收入15萬元。養豬示范戶2戶。種植金銀花570畝53戶,戶年均收入均超過1.8萬元以上。同時,該村還成立注冊了花橋龍井草莓園、花橋鑫鑫草莓園兩個微型企業,為下司草莓生產和銷售由單一、粗放、混亂的現行模式向“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邁進的大膽嘗試提供了有效載體,助推了草莓產業的健康發展。
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該村通過一事一議、危房改造、農業發展等項目的實施,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安全、衛生、文明、祥和的人居環境。截止目前,共爭取一事一議項目資金400余萬元,實施項目13個先后完成全村6個村民小組,14個自然村寨的道路硬化,共硬化道路近40公里,其中主路16公里,串戶路24公里;修建球場3個;修建人飲工程5個;建便民橋3座;爭取實施農發項目1個,修建防洪堤5公里;爭取危房改造和房屋立面改造資金600萬元,改造房屋283棟;維修美化了村級辦公樓,樹立基層政權的新形象;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通電話率100%。基本實現“五通、三建、七完善”標準(“五通”即村寨通公路、通電、通自來水、通程控電話、通有線電視,“三建”即村寨建一條文明路、一間文化室、一塊水泥球場,“七完善”即已基本實現一條串戶路、一塊庭院、一間客廳、一間廚房、一間畜廄、一口沼氣、一間廁所)。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全村有小學1所,教師15人,學生198人,小學入學率100%;有衛生室2個,村級衛生員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和養老保險綜合參保率每年均達95%以上;有圖書室1個,藏書4000冊;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各類補貼及時兌現;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有序開展,創建平安村(居)1個、平安校園1個,平安寨14個、平安家庭807戶,全村近年來無治安刑事案件發生;該村還成立了義務消防隊,設備齊全,是該村農村消防、森林消防的重要力量和應急主力軍。
目前,各自然寨基本實現寨寨通水泥路,與農戶簽定了門前“三包”責任制,確保了街道、住戶房前屋后的衛生清潔;狠抓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形成了家家搞綠化、人人講衛生、個個重健康的良好氛圍。再看花橋村,戶戶草青樹綠、處處枝繁葉茂,村容寨貌整潔,環境衛生安全,社會和諧穩定。
花橋村地處凱里經濟開發區下司鎮西部,320國道、凱麻高速、滬昆高速穿村而過,距鎮政府5公里。花橋村由原來的花橋、長江兩個村合并而成。全村16個村民小組,14個自然寨,共有807戶3798人,以畬族、苗族聚居為主。全村耕地面積2112.16畝(其中田1476.25畝,土635.91畝)。花橋村交通便利,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全村主要以種殖業為主,是麻江縣30個蔬菜基地村之一。2011年、2012年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845元和6501元。(張文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