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成立抗旱救災機構。自7月中旬后,鑒于全縣旱情不斷加重的嚴竣形式,雷山縣成立了扶貧產業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分管扶貧工作的副縣長為副組長,縣水利、農業、扶貧、林業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扶貧辦,由扶貧辦項目股具體負責辦公。
二是動員宣傳群眾進行抗旱救災。由縣扶貧產業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縣、鄉(鎮)兩級干部積極配合縣防汛辦,充分利用水利部門配備的抽水設備等現有條件,深入項目村對群眾大力宣傳抗旱救災工作。同時,利用廣播、媒體、網絡、手機短信積極搞好抗旱救災宣傳,把抗旱救災工作宣傳到位,讓廣大群眾在旱情中能及時收到準確相關信息,便于更有效地開展抗旱救災工作。
三是全面做好災情況統計上報工作。自開展抗旱救災工作以后,全縣扶貧產業受災統計上報實行一天一報制,采取村報鄉(鎮),鄉(鎮)報縣,縣報州等逐級上報制,做好全縣的災情統計上報工作,為下步的抗旱救災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四是認真做好災后重建工作。一方面組織全縣人民群眾認真做好扶貧產業項目的抗旱救災工作,動員群眾做好災后補種、改種等生產自救,另一方多渠道爭取資金投入,切實做好全縣的災后重建工作,最大程度減少受災群眾的經濟損失。
據統計,截止目前,雷山縣扶貧產業項目受災面積達22094畝,受災范圍涉及全縣9個鄉鎮,受災扶貧產業主要有紅陽獼猴桃、茶葉、核桃、精品水果、天麻、淫羊藿等產業,受災農戶11364戶45321,其中受災貧困農戶7623戶30381人,經濟損失 590.04萬元。(趙仕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