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發揮好“旱情日記”信息收集作用。鎮黨委、政府要求駐村干部、包村干部深入村頭寨尾、田間地頭,察實情,了民意,在“旱情日記”上如實填寫所負責村寨受災情況,并著重記錄每家每戶人畜飲水情況,每日早晚兩次動態采集蓄水池水位高度。若出現重點變化,立即上報鎮旱情聯絡員;情況穩定的于每周五前將日記交至鎮黨政辦公室,統一匯總后形成《郎德鎮一周旱情明細表》幫助鎮抗旱工作組了解一周動態,部署下步工作,做到底數清、災情明、應對快。
二是把握好“旱情日記”工作紀實作用。及時將各村抗旱工作動態納入“旱情日記”,一日一結,有序梳理本村抗旱工作紀實,如實記錄當日投入人力、物力,各單位扶助等情況,逐步建立數據詳實、內容具體的抗旱工作臺賬。
三是落實好“旱情日記”督促推進作用。根據每周抗旱工作安排,鎮考核辦將所涉工作進一步細化,形成任務分解表,定期結合“旱情日記”對各村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工作開展以來,全鎮投入抗旱經費2.6萬元,投入水泵17臺,出動人工817人次,挽救稻田面積239畝。(全峰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