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 “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是趨勢,我們希望切實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加大損害賠償力度,充分彌補權利人損失。”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副庭長金克勝22日在最高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發布會公布了八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是“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訴佛山市高明威極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該案是因威極公司違法使用工業鹽水生產醬油產品的“醬油門”事件而引發的訴訟,金克勝分析其典型意義認為,法院在案件裁判中維護權利人利益、停止侵害、損害賠償方面的做法,“體現了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力度和決心”。
被公布的另外七起典型案件是“申請人美國禮來(中國)研發有限公司與被申請人黃孟煒行為保全申請案”、“寶馬股份公司訴廣州世紀寶弛服飾實業有限公司侵害商標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訴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等侵害發明專利糾紛案”、“亞什蘭許可和知識產權有限公司、北京天使專用化學技術有限公司訴北京瑞仕邦精細化工技術有限公司、蘇州瑞普工業助劑有限公司、魏星光等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北京銳邦涌和科貿有限公司訴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縱向壟斷協議糾紛案”、“江西億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余志宏等侵犯商業秘密罪刑事案”、“宗連貴等28人假冒注冊商標罪刑事案”。
最高法新聞發言人孫軍工結合典型案例稱,“人民法院不斷加大利用刑罰手段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力度,堅決維護商業運營安全、市場秩序和食品安全。”
他舉例指出,江西億鉑公司、余志宏等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刑事案系目前全國最大一起侵犯經營信息類商業秘密案,判處的罰金總額高達人民幣3700萬元,創全國商業秘密犯罪案件罰金數額之最,涉案被告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及罰金。本案裁判無論是在罰金數額的計算還是自然人刑事責任的承擔方面,都體現了嚴厲懲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導向。
2012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結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刑事案件12794件;判決發生法律效力15518人,刑事案件數量和判決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數,創五年來最高。(高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