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尋親信息登記、一群可愛的志愿者、一位因拐賣闊別家鄉二十三年的貴州籍女子王建秀,在穿著紅色背心的寶貝志愿者確定“你就是王建秀嗎”?一位氣喘吁吁山東話夾雜貴州話的女人回答道:我就是!
剛出火車站的王建秀
在近2個月的愛心接力,11月23日晚,晚點了近三個小時的K4914次列車隨著列車員喊道:凱里車站到了,在花季一般年齡被拐賣的王建秀也到家了。
王建秀和志愿者們
王建秀,1974年出于貴州省麻江縣的一戶農村人家,在16歲的時候,由于對外面世界的渴望,以及對本人今后生活的追求,輕信他人的言語,被拐騙至山東,賣給了第一戶人家。從那個時候起,她便成了山東那家人的一員,過上了別人覺得平靜而安定的生活。可是,誰又知道,她本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她就是一件商品,除了生孩子外,還得負擔兩位老人的生活。丈夫的打罵已經司空見慣,致使現在落下頭腦損傷,身上、肚子上還帶著幾處大傷疤!
而由于知識的缺乏,她認為一切都是命。怨天尤人?她不懂;顛沛流離?她不敢。她只能默默地選擇接受。也一直延續著這種別人眼中所謂“平淡”的生活,“平淡”得讓她記憶深處的家和家人慢慢地消失了,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都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有一個曾經生活過16年的家。隨著兩位老人的去世,她也被這第一任丈夫打出了家門。這樣的“平淡”,讓她不知不覺地渡過了約二十二年的時光。
這二十二年,她改變了很多:性格,容貌,體型,語言。基本上可以說是換了個人。直到她碰見現任的丈夫,一個好心而貧窮的人收留了她,她的生活才算是有了希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知道了寶貝回家尋子網站,從她聽到可以免費為16歲以下兒童尋找親生父母的時候,她心里那顆尋找兒時的家的心弦被觸動了。在得到她現任丈夫的支持下于2013年9月20日在寶貝回家尋子網站登記了自己尋家的信息,表達了尋找親人的愿望。
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當接到尋親任務的志愿者念念看到是一個16歲被拐賣的女人尋親時,她就知道這一定是許多平凡故事中能體現不平凡的一個故事。
溝通是了解一個人的最好方法。從接任務的當天起,念念就開始在電話中對她的記憶進行深度挖掘,但是,由于二十多年的異地生活,使她的語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說是山東話?念念請了寶貝回家山東群群管自修去同她進行了溝通,但自修也聽不明白她的語言,只能聽個大概,對于人名,地名,仍然聽不真切;說是普通話或是貴州話?念念本身就是貴州人,能聽懂普通話和貴州方言,但她同樣聽不明白。幾天的電話溝通下來,只知道是貴州省麻江縣的人,什么鄉,什么村,都沒有一個準音。至于人名,全是諧音,此時,念念向貴州群志愿者慎其獨求助,希望能通過這幾個人名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慎其獨通過各種渠道,用了各種方法,查詢了大量的信息,但由于這幾個人名完全不正確,最終仍然沒有一點頭緒。
第一輪的工作告一段落,念念沒有灰心,既然已經明確是貴州省麻江縣,怎么會找不到呢?念念又把貴州省麻江縣的所有鄉鎮和村的名稱通過短信方式發給了她,讓她確定一下是哪個鄉哪個村的。短信的回復是賢昌鄉,至于哪個村,就沒有了記憶。線索到這里中斷了,看上去,這個案子走進了死胡同。不料,幾天后,她的丈夫給念念打來了電話,告訴念念,實際上在四月份,他們曾經找到過弟弟(應當事人要求,此處隱去弟弟姓名),只是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聯系上,也許因為王建秀對當年的不懂事還有著負疚感,因此,王建秀一直未將此情況告訴念念,而此時,她的丈夫卻因不忍見到妻子整日思鄉,主動將這一情況透露給了念念,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志愿者從中搭橋,幫助王建秀實現回家的夢。
在得知這一情況后,念念立即找到凱里志愿者輕風,請輕風對王建秀弟弟的情況進行核實。凱里輕風在與弟弟聯系后,反復詢問了關于當年離家的姐姐的相關細節,最終確定了雙方的姐弟關系。
念念隨即將打電話將這一情況告知了她,那一瞬間,她哭了。整整二十三年了,她沒有見到過她的親人,沒有他們的任何消息。甚至有的時候連想都不敢想。我們能想像得到電話兩端,親人的問候與哭泣,親情的延續,兒時天真無邪的打鬧的回憶,村里那顆很大很大的銀杏樹……
11月23日晚,隨著那輛K4914次列車緩緩駛入凱里火車站,鳴笛聲響起,王建秀思念了二十幾年的鄉愁也輕輕放下,在與弟弟王加作見面那一刻,王建秀淚流滿面,緊緊抱住二十年未見的弟弟。(周燕玲 楊秀福 慎其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