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篷車給我們農民帶來致富的‘金鑰匙’,也帶來了城鎮科技生活資訊。”5月26日,由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科普大篷車萬里行與岑鞏縣科普工作者聯動,組成了60余人的科普宣傳隊,深入該縣特色小城鎮建設點水尾鎮開展“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送衛生”下基層、促發展的“四下鄉”活動。
水尾鎮被黔東南州確定為首批“雙百”鎮、“重點小城鎮”、“旅游集鎮”,已納入黔東南州“6個20工程”和貴州省“5個100工程”。這里有風光旖旎的龍鰲河景觀,還有風情濃郁的馬家寨陳圓圓魂歸之地,被列為貴州省風景名勝區。近年來,該鎮加大農業產業發展力度,投入1400余萬元修建了龍鰲河旅游大橋、投資1300萬元實施了萬畝大壩整治工程,建成200余畝花卉、2000余畝優質烤煙等觀光農業。
為了進一步加強科普宣傳,提高農業產業化科技含量,該鎮積極邀請科普工作隊對農戶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上午10點,科普工作隊在水尾鎮十字街以“品”字形結構擺攤設點,以“城鎮生活、安全生產、生態農業”三大版塊搭臺,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結合展出圖例、發放的科普手冊和畫報以及問與答的多人唱戲形式,開展了面對面的科普知識宣傳。當天,展出展板232張,為群眾發放科普宣傳資料6512份,咨詢群眾500人,受教育群眾6000余人次,為當地老百姓送去了豐盛的“城市科技生活資訊”,受到廣大百姓的好評。
“這就是我們未來城鎮生活的圖畫。”來水尾鎮趕集的一個中年農民譚毅說,“你看展板上,特色小城鎮有綠化了的人行道,健身器材、垃圾箱……”現在,水尾鎮正在實行高標準規劃,注重全域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全力打造宜居宜樂特色小城鎮,從而提升在全國的城鎮形象和知名度。在產城一體化發展中,同步推進現代農業,需要大力普及科技。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科普大篷車萬里行活動負責人田光陽說,農村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更需要科普知識來支撐,農業現代化與農村信息化必然要接軌。(楊元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