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3天的新一輪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對話會11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開始舉行。這是自今年10月中旬以來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三輪對話會。各方均表示希望本輪會談能取得實質進展,并達成相關協議。截至本報記者發稿,談判仍在進行,尚未對外公布任何結果。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11月20日率團出席對話會。他強調,本輪對話會上,各方希望在解除對伊朗制裁、伊朗和平使用核能方面達成共識,取得積極成果。目前對話具有良好條件,各方亦有政治意愿。中方希望各方抓住歷史機遇,展現更大政治智慧、更多誠意,相向而行,立場不能后退。李保東說,若要對話會取得成果,各方需共同努力,需展示更多靈活性。中方愿與各方一道,積極推動本輪對話會取得積極成果。
各方希望抓住機遇
為促進本輪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有關國家作出積極努力。
在談判前一天,英國首相卡梅倫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通電話,這是10多年來英國首相與伊朗總統第一次進行電話交談。唐寧街發言人稱,卡梅倫和魯哈尼表示要抓住11月20日談判的機會。
據伊朗新聞電視臺報道,伊朗外長扎里夫對本輪談判持樂觀態度。他表示,只要雙方帶著良好的信念和政治意愿參與談判,談判就有望取得成功。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19日在答問時表示,目前正面臨通過第一步談判獲得更多成果的歷史性機會,這是美國要向世界傳遞的信息。普薩基說的“第一步”指的是,美方在此次談判中強調要讓伊朗停止核項目,能夠為更長遠的協議奠定基礎。
巴基斯坦國防大學教授哈姆尤·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的僵局,伊核問題目前迎來了一定程度的轉機,談判雙方都應作出一定的讓步,為打破僵局創造有利的環境。目前來看,西方國家應該采取更多的積極措施來推動伊核談判的進程,包括減輕對伊朗的制裁,向伊朗承諾不會對其采取軍事手段等,以消除伊朗的后顧之憂,這樣伊朗才有可能做出實質性的讓步。
美欲減緩對伊制裁
在伊核問題談判過程中,以色列不斷向奧巴馬政府施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甚至稱談判將產生一個“糟糕的協議”。對于內塔尼亞胡的擔憂,美國國務卿克里19日表示“非常尊重”。但克里稱,與伊朗達成的協議并不會損害以色列的安全,“我的判斷是,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增加以色列的危險,我們認為談判將有助于達成一項更全面的協議”。克里表示,將在下周的感恩節后前往以色列,繼續與內塔尼亞胡就伊核問題和巴以和談進行討論。
此前,奧巴馬曾呼吁美國國會不要增加對伊朗新的制裁,但國會并不買賬。在19日與國會參議院領導人的會晤中,奧巴馬未能說服參議院暫停對伊朗的制裁,以換取日內瓦談判取得進展。6名共和黨參議員19日當晚就起草了一份對伊朗實施新制裁的修正案,該修正案將打擊伊朗現有的石油出口。不過,新草案最早要等到感恩節后才會被討論。美國白宮發言人卡尼18日強調,美國任何對伊朗的減緩制裁都將是“適度”且“可逆”的。
美國的伊朗人團體也正盡全力加緊對美國國會游說。美籍伊朗人全國委員會政策主任賈貿爾·阿布迪告訴本報記者,美籍伊朗人全國委員會、伊朗裔美國人公共事務聯盟等29個政治和宗教組織19日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領導人發出公開信,敦促國會不要用新的制裁破壞以外交途徑解決伊核問題的契機。
伊朗謀求雙贏模式
據伊朗新聞電視臺網站報道,魯哈尼20日表示,軍事威脅不會影響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之間的對話,伊朗在談判中謀求雙贏模式。伊朗謀求中東地區的穩定與和平,伊核談判的成功對各國來說都有好處。伊朗將繼續與世界進行“建設性的接觸”,同時不會放棄國家權利,也不會在所確定的“紅線”前后退。如果任何國家將解決方案強加于別國,談判將無法取得成功,結果也無法持久。
有分析認為,找到一個方案限制伊朗核項目的發展,向國際社會保證伊朗不會發展核武器,但不要求伊朗停止核活動,同時在短期內減緩對伊朗的制裁,讓伊朗有為長期協議做出妥協的動力,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在魯哈尼擔任總統的有利背景下,通過此前各方的努力,眼下伊朗核問題的協議已接近達成,不應錯過打破多年僵局的機會。只要雙方能夠達成初步協議,就有了全面解決伊核問題的良好開端,并為中東局勢消除不安因素。(記者 劉 歌 楊 迅 李博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