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深入我省黔東南州和貴陽市的學校、幼兒園、醫院和少數民族村寨,考察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和基層衛生計生工作等情況,親切看望教師、學生和基層衛生工作人員,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學校及教學點負責人和教育專家參加的農村義務教育座談會,帶來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貴州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和對貴州教育衛生事業的關心支持。
劉延東強調,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兩會”精神,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重點難點都在農村。要下更大氣力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質量,縮小城鄉差距,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億萬農村孩子成長成才奠定堅實基礎。
讓學校成為留守兒童溫暖的家
貴州山高坡陡,農村居民居住分散,學生上學路途遠,留守兒童多。怎么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難,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情況如何,是劉延東此次考察的重點。
丹寨縣羊甲小學是村級寄宿制小學,全校600多名學生中寄宿生占了近一半。在學校“留守兒童親情聊天室”里,四年級學生陳龍彪正通過網絡視頻跟遠在杭州打工的父母聊天。劉延東戴上耳麥與陳龍彪的父親陳儒全親切交談,她說:“你們在外打工,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請放心,黨委、政府一定會創造更好的條件,照顧好孩子們,讓他們像城里的孩子一樣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有用之才。”
麻江縣宣威小學設立留守兒童管理辦公室,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劉延東一邊查看教室、學生宿舍、醫務室、食堂,一邊詳細了解該校寄宿生管理有關情況。當了解到學校專門設立了“悄悄話信箱”和“女生信箱”,并派專人對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時,劉延東說,父母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心理容易產生不良影響,進行心理輔導很有必要。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給予更多的關心關愛,讓學校成為留守兒童溫暖的家,老師成為最親近的人,讓孩子們學習有勁頭、生活更快樂,實現他們的人生夢想。
讓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衛生、吃得營養
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省于2011年啟動實施農村中小學食堂建設攻堅工程。從2012年春季學期起,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我省又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65個縣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工作。如今,1.4萬所學校的405萬農村中小學生在學校(教學點)吃上了熱騰騰的營養午餐,基本實現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的目標。
在麻江縣龍山中學,劉延東認真查看食堂采購食材賬目,詳細了解有關制度建設情況。她強調,營養改善計劃環節多、鏈條長,監管難度大,要堅持陽光操作,保證資金安全,任何人都不能打孩子的主意,要讓那些從孩子嘴里搶食的人身敗名裂。看到學生午餐食譜計劃表上菜品不重復且葷素搭配合理,劉延東對此表示肯定,要求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創新供餐機制,科學制定供餐方案。
“飯菜好不好吃?”“在學校吃得好還是在家吃得好?”在丹寨縣揚武小學,劉延東來到正在食堂就餐的學生中間,與孩子們親切交談。看到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劉延東很高興,她指出,要精心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更多農村學生,讓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衛生、吃得營養。
讓更多優秀教師下得來、留得住、教得好
農村學校教師待遇好不好,教師隊伍能不能保持穩定,這也是劉延東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
我省于2012年將住房困難的鄉鎮教師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啟動鄉鎮教師公租房建設,目前已建成3.8萬套。“十二五”期間,全省還將提供7.2萬套住房,解決10多萬農村教師住房難的問題。劉延東充分肯定我省這一創新舉措,認為這是留住農村老師,讓他們安心教書育人的好點子、好方法。
在麻江縣龍山中學、丹寨縣揚武小學等學校考察時,劉延東走進教師辦公室,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當了解到當地中小學教師月平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遠高于當地人均收入,許多教師愿意留下來任教時,劉延東很欣慰,認為貴州各級黨委、政府促進教師隊伍穩定的思路對、方法好。她鼓勵教師們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承擔好“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扎根基層,把全部精力獻給孩子們,把本領教給孩子們。她強調,要關心農村教師成長,提高待遇,落實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教師生活補助,增強農村教師職業的吸引力。要健全多渠道的師資補充機制,加大培訓力度,擴大免費師范生計劃、國培計劃、特崗計劃規模,讓更多優秀教師下得來、留得住、教得好。
考察中,劉延東強調,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承載著群眾對公平教育和優質教育的雙重期盼。各級黨委、政府要讓所有孩子不僅“有學上”,而且“上好學”。要堅持不懈鞏固提高“普九”水平,切實控輟保學。要推進標準化建設,使所有學校的師資、校舍、圖書、教學和生活設施等配備以及學校管理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幫助薄弱學校提高辦學水平。要把“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切實抓好,引導學生勵志圖強、成才報國。要通過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資源覆蓋,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要創新教學方法,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劉延東強調,要把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起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要鼓勵企業辦學、社會辦學,適應市場需求,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要加強東西部合作辦學,利用東部優質教育資源,讓貴州這樣西部省份的學生接受優質教育。要建立有利人才發展的縱向流動機制,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上升通道,讓各類學生都有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
讓群眾共享優質醫療衛生資源
在貴州考察期間,劉延東還對群眾共享醫療衛生資源和計生服務的情況進行了調研。
麻江縣人民醫院是該縣唯一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劉延東走入科室、病房和實驗室,詳細了解群眾就醫、新農合實施及醫院科研情況。看到該院醫務人員正通過“醫療遠程會診系統”,與省人民醫院的專家組對一位患者進行遠程會診,劉延東連聲稱贊,認為這種運用信息化手段為邊遠地區診斷疑難病癥的方法很好,可以讓邊遠地區患者同樣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貴陽市花溪區青巖鎮龍井村將村衛生室與計生室合并,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既方便了群眾,也提高了村醫收入。劉延東對此表示肯定,認為這是基層增強醫療衛生與人口計生服務能力的有益嘗試。
劉延東強調,要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新農合制度,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強衛生計生人才培訓,增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升人口素質和婦幼保健水平。
省委書記趙克志出席部分省(區、市)農村義務教育座談會。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國家衛生和計生委主任李斌,國務院副秘書長江小涓等參加調研。省領導李軍、陳鳴明、何力分別陪同調研。(楊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