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經濟強縣提速發展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4號文件,即《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意見》。《意見》提出了“大力推進經濟強縣率先發展”和“打造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縣和培育做大經濟強縣”的要求,同時還明確了支持經濟強縣率先發展的政策措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又對4號文件確定的任務進行分解,分別下達省級各部門和市、州、縣,各市州和省直20個部門按照4號文件確定的任務分別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具體措施,重點在擴權強縣和完善省直管縣財政改革等方面。同時,省委督查室和省政府督查室專門開展多次督促檢查,有力推動了發展縣域經濟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為經濟強縣加快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威寧自治縣科能塑編廠帶動近300名群眾實現就業。圖為員工在編織袋生產線上操作。
據介紹,今年一季度我省縣域實現的地稅收入占全省地稅收入比重比去年全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全省30個經濟強縣大部分都逆勢上揚,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據省統計局提供的統計監測數據顯示,我省今年一季度30個經濟強縣的經濟運行呈現出生產總值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強勁增長、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迅速、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旅游總收入及增速均較快增長、新增就業人數大幅增加等特點。
貧困縣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根據省委、省政府2012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意見》有關精神,我省貧困縣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力實施大規模連片開發和脫貧攻堅工程,促進了扶貧開發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救濟輸血型向創業造血型轉變,由項目支持向產業化扶持、開發式扶貧轉變,由部門單位扶貧向社會化大扶貧轉變,由解決溫飽問題向實現全面小康轉變。
地處武陵山區的印江自治縣按照因地制宜、集中連片、規模化發展的思路,大力實施“三個萬元”工程,緊緊圍繞茶葉、果蔬、生態畜牧業,努力創建萬元田、萬元山,到201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同步打造“三帶五園”工程,形成產業特色明顯、規模大、效益高、輻射帶動強勁、生態環境優美、銅仁市一流的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和展示帶。
凱里爐山工業園區內,貴州其亞鋁業有限公司正加緊擴建。
印江自治縣抓住省扶貧辦和國開行貴州省分行在銅仁開展開發性金融支持扶貧開發工作試點的機遇,積極發展特色高效產業。今年以來,該縣新業鄉鍋廠村黔芙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獲得開發性金融貸款300萬元,修建2100平方米的標準化選育場,大力發展綠殼蛋雞養殖,建成后可實現年利潤1億元。合作社采取“統一發放雞苗、統一飼養標準、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的經營模式,惠及全鄉16個村,2000多農戶。朗溪鎮則把開發性金融貸款280萬元用于發展香菇和木耳產業,充分利用孟關村稻田大壩,實行“水稻與木耳輪作”,新增木耳140萬棒,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又使農民每畝增加純收入2萬元至3萬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據了解,印江自治縣已在8個鄉鎮新建生產基地13個,建立菌棒集中生產加工廠房12個,貯藏冷庫10座,菌種廠1個,形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5個,微型企業9家。生產香菇、黑木耳、竹蓀、平菇等食用菌產品2368萬棒,實現產值19000多萬元。食用菌涉農帶動面廣,助農增收作用明顯。據統計,截至目前,累計使用農村在家婦女、老年勞動力16萬余個工作日,實現周年化崗位就業,新增農村當地勞務收入5000余萬元,帶動產業區農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