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縣塘頭鎮沙壩村干旱已持續兩個月,飲水成為村民最大的困難。67歲的許朝喜年老體弱,家里只能靠兩個小孫子每天走半個小時的路程去水源點背上30斤的水。看到送水隊把水倒進家里的水缸,許朝喜對送水隊員不斷地重復著一句話:“感謝黨,感謝政府!”
為解決村里困難群眾飲水問題,塘頭鎮組織了有20多人組成的“抗旱救災隊”,每天用摩托車把水送到村民家中。每輛摩托一次能運100斤水,可供一個家庭用2天。“抗旱救災隊”隊員吳家煌說:“許朝喜是飲水重點幫扶對象,我們要保證他家水缸不見底。”
在這場“飲水保衛戰”中,廣大消防官兵、公安民警沖鋒在前,為受災群眾送去“甘泉”。
畢節市消防部隊全面啟動了“紅水桶”抗旱救災行動。在金沙縣城關鎮金新村記者看到,2輛消防車被取水的群眾圍得水泄不通,消防官兵迅速鋪設水帶,設置“紅水桶”供水點,為群眾加水。
在武陵山區深處的石阡縣,公安民警全力以赴戰斗在抗旱一線,先后出動警力3000余人次,車輛200余臺次,為邊遠山區群眾送水270余噸。
遵義軍分區官兵為旱區群眾送水。新華社記者 王念 攝
遵義軍分區官兵為旱區群眾送水。新華社記者 王念 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