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基層“兩代表一委員”問計求策,開通“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搭建“知心橋梁”,貴州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帶頭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
8月19日,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陳敏爾、省委副書記李軍一行在貴州省群眾工作中心調研并接訪,聽取群眾訴求。謝強 攝
8月22日上午,在省群眾工作中心“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工作間,工作人員李雪一登錄平臺,貞豐縣者相鎮群眾譚仕會的“訴求”映入眼簾:譚仕會反映其子今年已滿十歲,因屬于超生且父母已離婚,一直沒有戶籍,至今未能上學讀書,希望幫助解決戶口問題。按相關程序分析梳理后,李雪迅速將該問題轉黔西南州政府辦理。
“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的開通,在黨群、干群間搭起一座“知心橋梁”,把群眾“請進來”聽呼聲,成為一個常態。與此相伴,省領導“走出去”聽意見也在更深的層面展開。
省委常委會明確要求,省級領導要“一竿子插到底”,安排專門時間到基層,聽取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推進開門搞活動。
走出去問計基層:省領導到基層走訪“兩代表一委員”和廣大群眾,為發展謀實策求實招
8月10日至11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輕車簡從,深入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巖博村,走訪黨的十八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余留芬,并與基層群眾面對面交心,聽取對省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建議,同時就建設好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三支隊伍”,切實抓好農村水、路、房和農業結構調整“四項工作”,以“四在農家”為抓手,加快農村同步小康進程等重大發展事項展開調研。
8月14日,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到三都水族自治縣,走訪黨的十八大代表、副縣長韋族瓊,并認真聽取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對省政府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民族地區加快培育特色產業,大力突破基礎設施瓶頸,不斷增強“造血”功能,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等事項展開調研。
其他省委常委也先后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基層等,廣泛聽取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對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以及推進發展改善民生的意見建議。
在深入走訪“兩代表一委員”的同時,省委常委會要求,要繼續組織集體學習,聽取鄉鎮黨委書記、街道辦事處主任等基層干部的意見,持續推進開門整風。
請進來傾聽呼聲:開通“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群眾訴求和意見通過5個渠道直達全省“最高領導”
“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于7月9日正式開通,交流臺設在新成立的省群眾工作中心,安排有三個工作室。交流臺通過熱線電話、傳真平臺、短信平臺、電子郵箱、金黔在線網站五個渠道接收群眾提出的訴求和意見建議。
交流臺工作人員每天將群眾來信來電進行匯總梳理,根據群眾反映問題的性質和內容在五個工作日內集中交辦到相關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處理,緊急事項則在當天交辦并督辦,真正讓群眾反映的問題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解決。
交流臺開通以來,受到全省干部群眾的高度關注。截至8月18日,共收到群眾給省委書記、省長留言3926條,經疏理,目前已交辦、轉處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共1553件,收到承辦單位回復139件。其中已徹底解決的合理訴求51件,已向反映人作出回復和解釋疏導的92條,已落實“七個一”包案化解機制的79條。
省信訪局副局長黃鷂表示,“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的開通,群眾不用出門就可以通過網絡、電話、短信等方式反映問題,變“單純接訪”為“多元受理”,最大程度拓寬了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由交流臺直接轉辦和督辦,讓解決問題的力度更大更有效。
求實效即知即改:開門搞活動,整改是目的,要以整改實效和新的風貌,取信于民
“尊敬的書記、省長,省教育廳領導電話回復我,孩子中午就餐的問題已得到解決,我無比激動開心。”通過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反映毓秀路小學中午不為學生提供午餐問題的王紅霞發來感謝短信。
觀山湖區居民趙周賢通過交流臺反映該區金園路損毀嚴重,公交公司取消了該路段公交車,造成沿線居民生活不便。接到反映后,觀山湖區區委書記丁旭東包案督辦,對金園路進行徹底整修,并與公交公司協調,于8月22日恢復通車。
各級黨委、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高度重視,認真進行調查處理。對在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及時進行了解決回復;對短期內不能一次性解決到位的研究落實了“七個一”包案化解機制,限時化解;對不能解決的向反映人進行了政策解釋宣傳和思想疏導。
通過平臺,網友唐志體咨詢大方縣長石鎮楊柳村農村危房改造的資金流向問題;遵義市習水縣居民呂杰因身份證被非法冒用,帶來生活不便,尋求相關部門解決;習水縣網友李品仲反映寨壩鎮水星湖項目占用森林資源且開發緩慢,尋求相關部門關注……他們的訴求正在解決或已經得到圓滿解決。
“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是一扇踐行群眾路線的窗口,透過這扇窗,既能看到貴州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努力追求問題真解決、群眾真滿意,更反映了各級單位深入基層接訪納諫,緊貼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掃“四風”之弊,立趕超之志,鼓奮進之氣,創富民之業的決心和實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