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增強做好我省環境保護十二件實事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并對我省100個示范小城鎮和100個產業園區污水及垃圾收集處理等工程建成時間列出了時間表。
一是關于建設100個示范小城鎮污水及垃圾收集處理工程。從2013年起到2017年,用5年時間實現100個示范小城鎮生活污水達標排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2013年,在已完成2個污水處理工程的基礎上,開工建設28個示范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和2個示范小城鎮垃圾收運系統項目;2014年,開工建設30個示范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和38個示范小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或收運系統項目;2015年,開工建設20個示范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和40個示范小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或收運系統項目;2016年,開工建設20個示范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和20個示范小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項目;2017年,100個示范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或收運系統項目全部建成投運。責任單位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二是關于建設111個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工程。從2013年起到2017年,用5年時間建成111個產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在已建成10個產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的基礎上,由省財政給予貸款貼息補助或以獎代補支持,當地政府或產業園區管委會負責產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引入社會資金,采用BT、BOT等方式建設產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2015年前建成39個產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2017年前建成62個產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實現產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作者: 靖曉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