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縣推行“政府引導發展、企業申報貸款、專家銀行評估、扶貧資金貼息、企業承貸承還”政銀企合作模式,探索出了金融支持產業化扶貧新路徑。
借扶貧資金撬動金融資金
針對產業發展對資金的巨大需求,而扶貧資金又捉襟見肘的狀況,印江利用扶貧資金為群眾向國開行貸款進行貼息扶持,來帶動產業快速發展。
在落實國開行貸款中,印江成立了注冊資金1.5億元的惠民擔保有限公司。這是一個政府性融資平臺,由茶業局、食用菌產業辦、畜牧局、旅游局等部門作為管理平臺,負責對國開行的貸款對象進行審核及資金的管理。
該縣將財政扶貧貼息資金與金融部門信貸資金有機結合,發揮財政扶貧資金最大效益,有效降低和避免了企業和農戶發展產業的風險。據統計,2010至2013年,該縣兌現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452.78萬元;今年該縣支付國開行貸款貼息資金367.55萬元。
把沉睡資本變成流動資金
印江大膽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創新融資方式,推行“三權”抵押,盤活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宅基地和農村居民房屋等農村資源和資產,走出了一條破解農村融資難題的路子。
據介紹,在國開行金融支持印江發展中,該縣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房屋產權、林權等作為抵押,確保更多群眾能順利貸款發展產業。發展茶葉、食用菌、綠殼蛋雞、鄉村旅游等產業的龍頭企業的貸款額最高可達1500萬元,合作社貸款份額最高可達150萬元,而個人的貸款份額最高可達30萬元。目前,該縣已有228戶茶葉大戶、1個茶葉合作社、4家茶葉加工企業獲國開行貸款支持。
以產業裂變促進群眾增收
為使信貸資金用在刀刃上,印江將國開行首批1.2億元信貸資金集中投放在發展茶葉、食用菌、綠殼蛋雞三大主導產業上,其中茶產業發展6000萬元,食用菌產業發展4000萬元,綠殼蛋雞養殖2000萬元。
“沒有國開行這200萬元貸款,我的茶葉加工廠建不成,周邊農戶3000畝新茶園的1萬多斤茶青沒法收購,老百姓70多萬元的收入就泡湯了。”梵凈青茶業有限公司經理王明強感慨地說。
在開發性金融信貸資金的扶持和帶動下,印江已有3986戶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已建成茶園28.8萬畝,投產茶園12萬畝,發展食用菌5000萬棒,存欄綠殼蛋雞75.6萬羽,有力地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今年全縣春茶產量同比上升33.3%,實現茶葉總產量6100噸、產值7億余元。據初步測算,茶葉、食用菌、綠殼蛋雞三項產業帶動1.68萬戶貧困戶人均增收2900元以上。今年該縣將全面實現“整縣脫貧”的目標。
金融給力,減貧提速。今年1至9月,該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403元,增長17.8%,增速列銅仁市第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