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松桃自治縣共接待游客26.1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3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0.5%、36.4%。苗王城接待游客12.8萬人次,門票收入1020.2萬元,綜合收入3805.9萬元,分別增長30.6%、28.7%和29.5%。一串串數據足以證明:苗鄉松桃的旅游確實“火”起來了,旅游業正呈現出升級發展的態勢。
強化基礎優服務
近年來,該縣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多元投資,主體受益”的文化旅游產業開發機制,積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質量。
松桃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圍繞“梵凈山東線古道環線旅游區、云落屯休閑度假旅游區、大興苗族風情旅游區、松江畫廊水上旅游區、石梁紅色文化旅游區”的旅游布局,著力實施旅游精品戰略;以苗王城、梵凈山旅游東線、南長城、寨英古鎮等景點為重點,加快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加快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加強與湖南鳳凰和張家界、重慶、遵義等周邊旅游區的合作,提升了文化旅游產業融入黔湘渝文化旅游圈的建設步伐。
松桃注重在行、住、游、賞等環節上狠下功夫,強化文化旅游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近年投資1.2億元建設苗王城;投資1200萬元建成集療養健身、休閑娛樂、苗家風情、夏令營于一體的大興鎮森林旅游公園;投資1.7億元建孟溪至桃花源旅游公路;投資656萬元修復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寨英古鎮古建筑群旅游點。
通過不斷加大對酒店、賓館和服務人員及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全縣酒店賓館共194家、星級飯店7家。
特色文化創品牌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該縣不斷整合文化資源,著力提升民族文化品牌,先后被命名為“貴州花鼓藝術之鄉”、“中國滾龍藝術之鄉”、“中國民間絕技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族民間絕技文化研究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民間特技表演藝術之鄉”。
為摸清人文資源家底,促進旅游發展,該縣進行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普查,查出民族民間絕技絕活達100多項,絕技絕活非物質文化遺產達60多項。此后,便與旅游進行“捆綁”,唱響了文化旅游產業品牌。據了解,該縣民族絕技絕藝上刀山、下火海、苗族花鼓舞等,曾多次在全國各大城市乃至國外一些國家表演過,蜚聲海內外,成了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
走出深閨讓人識
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洋富在苗王城舉行苗族“四月八”活動暨首屆“松桃杯”中國苗族攝影大賽頒獎典禮大會上說:“以中國苗族攝影大賽活動為契機,圍繞縣委提出的“五縣五化”發展戰略,全力打造‘苗王故里、絕技之城、神奇苗鄉、美麗松桃’文化旅游品牌。”縣委、縣政府把2013年定為“文化旅游宣傳推廣年”,全面貫徹落實環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創新區的戰略部署,“苗王故里·絕技之城、神奇苗鄉·美麗松桃”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松桃杯”中國苗族攝影大賽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500多名攝影家及文學愛好者前來采風。周邊縣市、黔湘渝邊區群眾及北京、臺灣等地游客也紛至沓來觀看。
今年,松桃自治縣在張家界、重慶、深圳等地舉行了一系列的大型旅游推介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鄉野風光、民族風情、古老文化……經過大力宣傳和推介,該縣文化旅游逐漸走進游客眼中,廣東、湖南、北京、西安、香港、澳門以及日本、法國、英國等國內外游客,來到苗鄉體驗苗家歌舞、感受民族風情。至9月底,共接待游客240.4萬人次,同比增長76.3%;實現旅游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長67.7%。
招商引資結碩果
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55個,簽約資金131.99億元,項目履約率100%;全縣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58.59億元,同比增長33.58%。完成銅仁市下達48億元目標任務的122.06%;完成縣下達任務數72億元的81.37%……這是該縣招商引資結出的豐碩成果。
目前,松桃民族文化產業區建設項目投資1.2億元;銅仁市武陵山苗繡基地建設1.3億元;瓦溪國際生態休閑度假區綜合開發項目和苗王城民俗旅游景區項目共15億元;總投資達20億元的松桃大苗王城民俗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正在積極的申報之中。(作者: 黃前生 龍再剛 邱存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