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4日下午1點15分,年僅3歲的楊光玲在舟水橋附近與父母走失,被一個40歲左右的張姓男子發現并送到附近的派出所。由于當年派出所沒有走失兒童的報案記錄,楊光玲沒有及時找到父母。如今,已長大成人的楊光玲想通過媒體找到親生父母。
楊光玲尋親的故事見報后,不少好心人為她提供線索,更令人驚喜的是,僅用了兩天時間,熱心人陳阿姨提供的線索,或許為楊光玲找到了親生父母。
“我們長得如此相像”
陳阿姨聯系上了20年前曾租住在舟水橋八五廠辦公室后面民房的陳姓家庭。原來,在1994年1月,陳家人也曾丟失過一個3歲左右的女兒。根據陳家人的描述,楊光玲的情況無論從年紀、穿著、失散地點都與陳家丟失女兒的情況十分相似,更重要的是,陳阿姨說,楊光玲的眉眼幾乎就和當年陳家丟失的姑娘一模一樣。
12日上午,楊光玲和陳家人約好,在紅花崗公安分局刑偵大隊認親。上午11點,雙方在刑偵大隊見了第一面,一見面,雙方都驚呆了。“我們長得如此相像!”
前來認親的是陳家的妻子王得霞和陳家的大女兒陳群。在刑偵大隊辦公室,見到楊光玲和王得霞、陳群的民警都說,三個人的五官、臉型都十分相像。眼前的人可能就是楊光玲尋找了20年的媽媽和姐姐,楊光玲激動得有點語無倫次。
王得霞告訴民警,她走失的女兒一歲時曾經摔倒,頭上有個長2厘米、寬0.5厘米的疤痕。“直到3歲和家人走失時,女兒頭上有疤的地方都一直沒長出頭發。”為了進一步驗證雙方關系,王得霞拉過楊光玲,扒開她的頭發看,楊光玲頭上竟然也有一個差不多大小的疤痕,而且也沒有長出頭發。
只等DNA比對結果
王得霞說,當年她家的二女兒和鄰居家的幾個孩子一起到八五廠花園玩耍,后來女兒就走失了。家里丟了孩子,一家人曾到處尋找,還托親戚到貴陽、重慶等周邊地區尋找。“孩子丟了,我天天在家哭。隔了好幾年還是沒有消息,我就去外地打工,打工的時候想到我的寶貝女兒,還是時常會走神落淚。兩三年后,我就回到了遵義生活。”王得霞說,他們一家是仁懷火石崗鄉榮華村人,生了二女兒后,因為是超生,一家人舉家搬遷至遵義,在舟水橋八五廠租房住,也正是這個原因,當年女兒丟了,一家人都不敢報警,只能悄悄尋找。
隨后,紅花崗公安分局刑警大隊的民警為楊光玲和王得霞分別抽取了DNA樣本,并送到省公安廳進行樣本比對。盡管目前各項信息都顯示楊光玲可能已經尋親成功,但還是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等待DNA親子鑒定的結果出來。到那個時候,楊光玲才能知曉這次認親到底成不成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