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丹寨縣的駐村干部,通過一本便捷式“民情日記本”,把看到、聽到、想到的情況一一記錄下來,形成“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必記、矛盾糾紛情況必記、基層民主建設情況必記”,并作好總結歸類,及時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興仁鎮王家村,駐村干部蔣騰蛟的日記本封面上寫著,“平常心,平易近人,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幾個字,這是他的工作座右銘。村民們對駐村干部的工作滿不滿意、農業產業項目的落實情況怎么樣、下一步的駐村工作打算是什么?小到一根木頭、一車砂石,大到一個農業項目,蔣騰蛟的日記本上寫的是密密麻麻,篇篇關乎群眾,字字聯系民生。
“美麗鄉村,美麗的不僅是村子,還要讓村民的產業和生活變得美麗”這是蔣騰蛟在今年二月份剛到王家村接手駐村工作時寫下的日記。王家村作為全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示范點,各項基礎設施也正在火熱建設當中,如何鼓足群眾的“錢袋子”,用農業產業支撐“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蔣騰蛟積極與農業部門對接,邀請農技人員上門對群眾進行現場培訓,通過與公司對話,先后為村民們協調了一萬多株鉤藤和五千顆仙草等藥材。
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寫的容易,做起來得花硬功夫才行,為了兌現自己在日記本中的每一項記錄,蔣騰蛟就從與村民“拉關系、套近乎”做起,一個多月下來,全村400多戶,家家都到了。 現在的蔣騰蛟,早就和大伙兒打成了一片,一起修路、一起打掃衛生、一起聽培訓課,群眾早已把他當成了“家里人”。
據了解,2014年以來,丹寨縣400余名駐村工作干部記錄“民情日記”1800余篇,廣泛征求涉及民生需求、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增收、村務建設、安全維穩等各類意見建議300多條,并以積極的態度和有效的措施,幫助解決了群眾反映的220余件難點、熱點問題。(韋文杰 張燕 陸秋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