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從坐等群眾上門,到主動深入基層上門服務。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丹寨縣司法局直面群眾,積極上門、主動服務、用心調解,將群眾間的矛盾化解在基層,極大提升了群眾對司法行政服務的滿意度。
丹寨縣林業局退休職工岑某某,于今年7月中旬去世后,他的撫恤金歸屬分配問題,便成為了前妻兒子岑某與現任妻子王某,爭執不休的矛盾。
雖然,老人過世前,曾在丹寨縣公證處留有遺囑,遺囑上也闡明,老人過世后各項資產及撫恤金歸現任妻子所有。但親生兒子認為,自己同是岑某某的直系親屬,理應享有部分撫恤金。至此,雙方各執一詞,經多次協商后仍僵持不下,兩家的矛盾隨之不斷累加。
作為第三方調解平臺,如何以最好的調解辦法,讓當事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有效化解雙方矛盾,丹寨縣司法局用心用力至深。講法律、擺政策、說事實、理親情,經過多次主動上門對雙方家庭進行調解,最終,雙方在撫恤金分配上都作出了讓步。前妻兒子岑某分得部分撫恤金,其余的撫恤金歸現任妻子王某所有。至此,雙方握手言和,矛盾成功化解。
“不管怎么樣都還始終是一家人,像我們的土話說的,雖然不是一個口袋倒下來的也好,畢竟有公,才有今天我們兩個家庭這種特殊關系。”岑某的女婿說。
近年來,丹寨縣司法局在開展法律服務過程中,將服務陣線前移,堅持調解優先,依法調解,呈現出了,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群眾有困難就到群眾家中去的良好工作景象。通過實地走訪群眾,了解問題產生經過,傾聽群眾合理訴求,主動上門有效化解糾紛矛盾,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使得丹寨縣司法局法律服務與群眾的心得更近了。
“他們以他們所有的工作人員以他們的實際行動,深入細致的去了解各個問題的細節,要依照法律準則去處理整個細節,在當中也充滿了人間的人情,這種溫暖,給死者的家屬心里面都有暖洋洋的一把火。”王某的女婿說。
據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丹寨縣司法局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86件,成功率達95.16%,其中法律援助案件63起,為受援群眾挽回經濟損失50余萬元。“心貼心”、“實打實”、主動上門的司法服務,為該縣營造和諧、文明、穩定的社會環境創造了有利條件,為解決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提供了有效工作方式。
“一是變被動坐等為主動上門,要深入到農村,深入到田間地頭,去排查化解矛盾。第二是狠抓回訪,我們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去回訪,了解排查或化解的矛盾糾紛后,他們是否和好如初,是否團結和睦,第三個方面,是把送法進村入戶工作作為我們法制宣傳教育的突破口,增強老百姓在遇到事情,他先考慮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一種觀念。”丹寨縣司法局局長王國榮說。(楊露婷 楊武魁 陸秋梅 李龍 李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