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丹寨縣一方面通過積極引導和培育農村特色產業,做好“一村一品”特色項目。另一方面,繼續鼓勵和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引領農村致富帶頭人及有能力、有實力的返鄉農民工,借助農村現有的資源,把“有搞頭”的產業做好,也讓創業的激情,在廣大農村涌動。
丹寨縣排調鎮麻鳥村,余世才養殖場內即將出欄的豬苗
余世才是丹寨縣排調鎮最邊遠的麻鳥村村民,去年他和妻子還在廣州某養殖公司上班,每月總收入不低于13000元。而現在,夫妻倆回到家鄉,把在外多年務工的積蓄31萬多元全部投資自辦生豬養殖場,利用打工學到的技術當起了小老板。夫婦倆表示:創業的信心來自周邊特色產業的巨大市場,更來自丹寨縣近年來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支持。
余世才在養殖場內檢查母豬的情況
從有創業想法,到建設基地,再到引進母豬,鎮里和幫村單位都給余世才出了不少力。目前,村民們紛紛來到養殖場里把小豬苗拿回家里養,待年底小豬長大后養殖場再回收拿出去銷售,村里已經開始以養殖基地帶頭、農戶參與的產業鏈形式。余世才說,最多再過一年,他和村民們就要發“豬”財了。
余世才的養殖場內,一名工作正在焊接母豬生產定位欄
據丹寨縣小微企業扶持中心統計,當前,丹寨縣共有農村創業實體400多個,涉及黑毛香豬養殖、食藥用菌種植、民族手工技藝等特色產業。良好的市場導向和利益驅動與各項政策的扶持、幫扶單位的鼎力支持,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在鄉間大舞臺上,唱響創業致富協奏曲。(黃曉海 張 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