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之路,承載古老的中華文明,聞名天下。世人卻不知,中國的絲綢南北各有一條,南方的“絲綢之路”也被世人稱作“茶馬古道”。在滇、川、藏三角地區的茶馬互市中由馬幫踩出的茶馬古道,沉淀著差不多2000年的豐厚歷史。這條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是世界上最美麗、最險峻、最跌宕起伏的道路,而茶葉就是這條古道上最耀眼的文化標志。
據史料記載,在公元10世紀前后,以牛羊肉等為主食的邊疆少數民族,發現長期飲用黑茶能分解脂肪,促進消化,防止燥熱。旺盛的“邊銷”需求,在當今益陽安化縣境內產生了官方的“茶馬司”。湖南安化黑茶由馬幫攜帶,從湖南入四川,沿“茶馬古道”輸往西藏、新疆或內蒙,進而銷往尼泊爾、印度和中亞、遠東。“邊銷茶”就是當年安化黑茶成名于茶馬古道的一個獨有稱號。“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明代文學家湯顯祖的《茶馬》亦真實記錄了黑茶在中國古代茶馬交易治邊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歷史雖已成過去,卻能彰顯深厚的文化底蘊。安化黑茶作為中國茶文化歷史中最耀眼的明珠,源于盛唐、興于明清,成名于大紅袍與西湖龍井之先,排名于云南普洱之前。卻一直以低調的姿態在中國茶文化中吐納幽香。
重建古道 館藏千兩橫空出世
茶馬古道,一條湮沒已久的古代商路,一段曾經輝煌的國際商業傳奇,安化黑茶聞名于此,流遍九洲。而今安化黑茶將迎來更大的歷史契機。習主席在近期訪問俄羅斯時多次提到要重建絲綢之路,讓其在新世紀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中國古老文明經過歷史的洗練與沉淀,在如今的科技時代越具光彩與魅力。作為中國文化老三樣——絲綢、茶葉、瓷器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成功人士爭先追捧的對象。習主席大力主張重建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作為中國三條“絲綢之路”之一,南方絲綢之路重建不僅讓安化黑茶再次迎來發展新機,也將再次疏通中國與東亞、西亞各國的文化橋梁和貿易線路,茶馬古道即將走出歷史的塵埃,蘊含無限商機。
安化黑茶作為茶馬古道上的主角,也將在世界舞臺描繪更為絢麗的畫卷。由此,今年安化黑茶推出黑茶的頂級品牌——館藏千兩,采用傳統千兩茶的“非遺”傳統工藝,力保其高端品質,茶身是由皇室金黃布袋包裝而成的蟠龍柱,散發出高貴、尊榮的氣質。館藏千兩順勢而出,將綻放更傳奇的色彩與魅力。
館藏千兩 中國文化原子彈
館藏千兩一經推出,如同中國文化的原子彈,匯聚了全世界的目光。館藏千兩,集原始古樸的自然之美、粗獷之美和大氣之美于一身,不僅被加冕為“中國茶王”,亦成為中國茶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篇章。
館藏千兩其千兩茶工藝2008年6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中國故宮博物館、臺灣故宮博物館、東京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博物館稀世珍藏。其近來在深圳、廣州、山西等各大著名的城市上乃至世界舞臺上都驚艷亮相,且斬獲2013山東青島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以及在大型的國際機場均設立其專賣店,頻頻大動作均能證明館藏千兩以茶王之尊貴身份,強勢入駐國內及海外市場,就如一枚文化原子彈,讓國內海外為此震驚!
茶王復出,黑茶復興。館藏千兩繼承發揚千兩茶的“非遺”鑄制工藝,它承載與沉淀的是超越半個世紀的滄桑底蘊,茶馬古道重建,館藏千兩將作為最具中國風韻的元素,成為古道上的重要文化輸出符號。
一部黑茶的文明史就是安化的風華剪影,“館藏千兩”作為白沙溪半個世紀的成就之作,攜帶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重新抒寫中國茶文明的不朽傳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