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黎平縣搶抓“高鐵時代”新機遇,努力把黎平建成黔湘桂交匯區域的中心城市、面向珠三角的綠色食品基地、面向全球的國際旅游目的地。
作為貴州省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橋頭堡”,黎平大力推進“文化引領、開放帶動、城鄉統籌”三大戰略,助推“旅游產業、生態工業、農業產業”實現三大突破。
依托交通樞紐的便利條件,因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黎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旅游最好的兩條黃金線路之一,以肇興侗寨、古城翹街為重點的“雙核”景區景點打造成效明顯。
全方位展示“曙光之城”、“侗鄉之都”、“生態之園”的黎平特色文化,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構筑黎平核心競爭力,打造侗文化之都。前三季度,全縣旅游接待人數達176.5萬人次,同比增長23.8%;實現旅游收入11.41億元,同比增長28.1%。
堅持“立足長遠、突破項目、突出招商、精準服務”的思路,按照堅守“兩條底線”的要求,重點圍繞農業抓工業,圍繞旅游抓工業,圍繞承接產業轉移抓工業,推動生態工業突破發展。
圍繞“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進行“景城互動、產城互動”,全面啟動和實施85個重點傳統村落保護和梳理工作,打造中潮、肇興等九個特色小城鎮和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集鎮建設,形成城市、集鎮、農村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大力推動“茶葉、油茶、中藥材、木竹、畜牧、優質米、果品、蔬菜”八大產業發展,重點培育“茶葉、油茶、中藥材”三大農業主導產業。集中打造黎平雀舌茶、白茶、山茶油、香禾糯、香米、茯苓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
按照“一年起步、兩年突破、三年跨越”的步驟穩步實施,快速推進縣域經濟加快轉型發展。力爭到2017年末,縣域經濟總量、財政實力、群眾收入實現翻番,實現國民生產總值達100億元以上,地方財政收入10億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萬元以上,同步小康建設實現程度達90%以上,全面實現減貧摘帽目標。
如今,黎平至貴陽、廣州、上海往返的飛機起降于黎平機場,集中國革命老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國家森林公園等于一身的侗鄉黎平,點綴在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面向泛珠三角,正在以跨越式姿態崛起。(周志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