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黔東南州教育局離休干部陳東升所著的≪愛在征程≫一書正式出版發行,陳東升寫下這部書,是為了紀念在解放戰爭中英勇奮戰的戰友。鮮為人知的是他曾經是個目不識丁的窮孩子。
行軍時,大腿當黑板練字
近日,由于書作出版,陳老邀請記者到其家中采訪。老人身穿大衣,頭戴帽子,走路得依靠拐杖。“我今年84歲了,本來身體很好,但去年突發疾病,這一來,走路就困難了,還好,保住了一條命。”陳東升說。
他把記者請進了書房。記者看到,書房里有很多書,老人笑著說,我小時候沒有讀過書,現在就來補。在他書房的墻壁上,還有“手寫版”的注音文字。看到記者關注這些字,老人說,那是他照著書本抄寫下來的,放在墻壁上可經常看到。
陳東升說,他家住在山東曹縣。小時候,他很想念書,但因為家里窮,交不起學費,父親只好忍痛把他留在家里幫忙,所以在當兵入伍之前,陳東升目不識丁。
1947年,陳東升參軍入伍,任曹縣縣大隊通訊員。這曹縣大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方武裝。后來,該大隊升格為野戰軍,屬第二野戰軍,也就是后來挺進大別山、挺進大西南的劉鄧大軍。
由于部隊首長積極倡導,隊伍里學文化的氣氛很濃。陳東升覺得機會來了,他決定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最先學到的幾個字是‘打仗要立功,戰斗稱英雄’。陳東升說,因為第一堂課,教員就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幾個字,除了教學員認字,還有鼓勵大家殺敵立功的意思。
陳東升學習很認真,行軍打仗的時候,他一邊行軍,一邊用手指當筆,大腿當黑板進行寫字訓練。宿營時,如果沒有工作安排,他就蹲下,用小石子在地面上寫。由于他非常刻苦,進步很快,不僅能讀書,還會寫信和算帳。因為此,他成為了團里的會計,后來,又調到了師部的政治部里當會計。
認識了很多字,陳東升只要有空,就抱著書本啃,這樣積累了很豐富的知識,為今后創作小說,紀念戰友奠定了基礎。
解放前夕,陳東升隨部隊到湖南芷江休整。突然有一天,部隊接到命令,要在96小時內占領貴州開陽,目的是阻擊往西南逃竄的國民黨胡宗南部。就這樣,陳東升來到貴州,這一來,就沒再離開。約在“文革”時期,陳東升被調到凱里工作,從此就扎根在黔東南大地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