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實施精準扶貧,惠及一方百姓。2013年黔東南州生態移民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9.74億元,搬遷入住3581戶1.65萬人,探索建立了榕江、丹寨、凱里三種生態移民精準扶貧模式,搬遷的絕大多數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
黔東南州生態移民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州在推行精準扶貧后出臺系列措施確保扶貧成效。首先建立扶貧個案管理,成功實現精確識別、定向瞄準、差別施策。該州主要領導在走遍月亮山地區20個鄉鎮進行調研后,要求廳級、縣級、科級和一般干部分別按每年“5321”的數量與困難戶結對子,通過社保兜底、扶貧生態移民、產業扶貧三種措施,在2018年前消除農村絕對貧困: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通過社保兜底使其直接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區,將其搬遷到城鎮發展從事第二和第三產業;對具備產業化扶貧條件的地區,安排相應產業項目。其次,堅持“十城百鎮千村”州域空間布局調整,以工業化和城鎮化消解農民貧困問題,提高扶貧生態移民成效。把城區、園區、景區作為扶貧生態移民安置點,而不是從山里搬到路邊、從村里搬到鄉里,讓移民就業致富。再次,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統籌保障城鄉住房,加快精準扶貧進度。該州用城鎮廉租房安置扶貧生態移民,率先在全國讓農民入住城鎮廉租房,降低了農民進城成本。最后,整體搬遷貧困村,使最困難的群眾也能快速脫貧。通過統籌保障城鄉住房,疊加使用扶貧生態移民和廉租房兩個項目的資源,貧困群眾用政府補助的資金購買城鎮廉租房,相當于不花錢就能住進城鎮廉租房。
記者了解到,2014年該州將繼續擴大精準扶貧面,計劃把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地區的50萬貧困群眾,通過精準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使他們擺脫貧困。(周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