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周燕玲)曾經,我們手拿“隨身聽”聽著自己喜歡的磁帶,用電視連上VCD或DVD欣賞電影和電視劇。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上網聽歌、看電影和電視劇,稍有情調的會去電影院看場電影。然而,走進音像店買磁帶或者碟片的人越來越少。近日,記者走訪了凱里市街頭,探訪音像店的生存現狀。
現狀:關門的關門 改行的改行
韶山南路、北京西路、永樂路……近日,記者走訪了凱里市多條街道,都未曾發現音像店的蹤影。
“凱里還有音像店嗎?應該都倒閉了吧”,當記者在街頭詢問路人是否知曉音像店時,不少路人都表現出驚訝的表情。也有不人說出以前音像店的位置,但當記者一探究竟時卻發現,那些音像店早已“改頭換面”。
其中一位路人告訴記者,在小十字還有一家音像店,“網絡這么發達,音像店早就做不下去了”。
“或許凱里真正意義上的音像店只剩我這一家了”
根據那位路人的指示,記者來到位于小十字的南方音像店,如若不是仔細觀察,會很難發現該店。這家店面雖然位于街邊,但卻被覆蓋在一塊美容院的招牌下,顯得異常“小氣”。
“凱里現在整正意義上的正規音像店可能就只剩我這一家了吧”,南方音像店老板楊女士露出尷尬的笑說道。
據楊女士介紹,這家音像店已在凱里有近二十年,并從原來近70平方米的店面縮小到現在的20平米。“網絡沖擊太大了,大家都在網上看碟和聽歌,哪還有人來逛音像店”。
“九十年代末的時候,一天就會租賣出2000張碟,曾經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楊女士坦言以前的南方音像曾是一家公司,而現在就她一個人留守陣地。
汽車發燒友及老顧客維持生意
據楊女士介紹,現在的客源主要是一些老顧客及汽車發燒友,“現在買車的人越來越多,車載CD需求量會增加”。
在店內,記者發現該店主要以流行音樂的CD為主,價格從幾十元至上百元不等,其店也有兒歌、動畫片、古詩、胎教音樂和瑜伽健身類的影碟銷售。“因為現在網絡的異常發達,電視劇及電影碟片基本上都賣不出去,買還得花錢直接在網上看更方便”,楊女士說。
在記者采訪中之時,正好碰見該店的一位老顧客王先生前來購買CD。據王先生介紹,自己經常去外地出差,在車上聽聽歌愉悅心情,而這次來準備買一盤張學友的CD。“音像店CD里的歌曲音質比網上下載的好得多”,王先生自嘲自己比較懷舊,不太適應網絡的快餐文化。
“磁帶、CD承載了太多70、80后的回憶,做了快二十年的音像店真舍不得關門啊”,在采訪結束之時,南方音像的老板感嘆著。她說她會繼續做下去,除非自己走投無路了才會放手。
靠小眾老顧客維持生意,凱里音像店真的會悄無聲息地從大眾視線中慢慢消失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