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3月26日,貴州省司法廳法制宣教處處長莫玉輝在黔東南州依法治州辦公室主任鄒光銀、副主任文興明陪同下到劍河就“民歌普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情況進行調研。
幾年來,劍河縣結合苗侗人口多,民族語言覆蓋廣,漢語普法在苗族侗族村寨普法效果不理想,群眾難以聽懂和理解的實際,創新“菜單普法”、“雙語普法”模式,把農村適用法律編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歌形式,在村民和村寨利用民族節日時間廣為傳唱,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普及效果。同時通過民歌普法形式,推出矛盾糾紛“民歌調解”、“古藏調解”等矛盾糾紛化解經驗,成為“三化治理、溫馨調解”劍河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州委、州政府作為州級社會管理工作經驗,在全州各縣推廣。通過幾年時間的探索,涉及農村實際的法律法規改編成的《勸世歌》、《勸親歌》、《勸和歌》、《敬孝歌》等已經形成全縣規模的“六月六”民歌普法傳唱活動,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
在調研座談會上,劍河縣司法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歐陽弘向莫處長等匯報了該縣普法工作和山歌普法活動開展情況,并將山歌普法宣傳法律工作經驗和做法作了詳細的講解。省司法廳宣教處處長莫玉輝在充分肯定該縣在“六五”普法工作中取得成績的同時,對下一步的普法工作提出了要求,并強調,劍河縣是少數民族占96%的民族縣,群眾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縣司法局能結合縣情實際,找準普法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民歌這種農村群眾新聞樂見的民俗為載體,將行政性普法轉變為娛樂性普法,能科學利用當地山歌在群眾中的普及面和影響力,把法治內容植入山歌進行普法,這種做法很有創新性,經驗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提升。他希望該縣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加強法制文化建設,多創新普法宣傳形式和載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普法宣傳活動,努力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為劍河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推進普法工作的實施做出新的貢獻。(楊秀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