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書記 趙克志
近年來,貴州全省上下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貴州工作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要指示要求,勇于探索、創新實踐,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初步走出了把生態與發展統籌起來、統一起來的新路子。最近,貴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獲得國家批復,迎來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的隆重召開,站在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新的起點。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兩條底線一起守、不偏頗,進一步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抒寫好美麗中國的貴州篇章。
讓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的重要思想落地生根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切貴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寄予了殷切期望。2013年11月,總書記聽取貴州工作匯報時,要求我們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貴州這幾年的發展說明,只要指導思想搞對了,只要把兩者關系把握好、處理好了,既可以加快發展,又能夠守護好生態。他還特別強調,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也就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這一系列重要指示,是貴州省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后發趕超、全面小康的科學指南。
守住兩條底線要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從貧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根本任務的基本省情出發,圍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把經濟發展保持在合理區間,在較長時期內實現較快增長。必須始終守護好生態環境,從生態環境良好而生態基礎脆弱的省情特征出發,圍繞打造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力保護和發展好生態優勢。貴州資源豐富,擁有涼爽的氣候、清新的空氣和秀美的山水,生態優勢明顯,但喀斯特地貌分布較廣,生態基礎十分脆弱,損害后非常難以修復和恢復。我們必須把生態環境保護抓得緊而又緊、實而又實,以此破解發展瓶頸,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發展空間,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守住兩條底線還要求我們必須處理好生態和發展的關系,做到一起堅守、實現互動雙贏。貴州面臨保護生態環境與加快發展的雙重壓力、雙重任務,在處理好兩者關系方面難度更大,更是大意不得,更需謹慎小心。我們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堅決摒棄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對立起來的片面化、絕對化觀點,科學把握生態和發展辯證統一的關系。必須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貴州發揮生態優勢、實現后發趕超的基本途徑,作為增進人民福祉、造福子孫后代的客觀要求,作為提升貴州形象、建設多彩貴州的重要支撐。讓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重要思想落地生根,切實做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守住綠水青山,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著力提高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
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生態、提高環境承載力,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始終堅持把精心呵護、發展好生態優勢作為貴州發展上最重要的理念,大力推進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森林覆蓋率近幾年顯著提高,達到48%;大力淘汰落后產能,2010年至2013年淘汰落后產能2234萬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連年下降。成功舉辦生態文明國際論壇,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要突出問題導向。針對石漠化這個貴州最主要的生態問題,要深入實施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三位一體”綜合規劃,通過開展退耕還林等方式強化人工干預,幫助山區農民尋求替代能源,遏制過度樵采,加快生態恢復步伐。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要把植樹造林作為最緊迫、最管長遠的事情,加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力爭用三年多的時間完成1042萬畝宜林荒山綠化,使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要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通過劃定紅線,建立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加強對草海等自然濕地和重要人工濕地的保護。
圍繞“治水、治氣、治渣”三大任務,我們將全力打好污染治理的攻堅戰和持久戰。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要做好多蓄水、供好水、治污水、防洪水、節約水“五水”文章,著力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攔截地表徑流、使水不亂流,狠抓重點流域環境整治、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和水資源管理;加強重點企業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移動源污染防治,大力解決燃煤煙塵、工業粉塵、建筑揚塵和機動車尾氣問題;加強從源頭上控制新的污染和隱患,加快推進工業廢渣整治、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全力抓好環保設施建設、環保執法監管和環保體制改革三大重點環節,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重大責任,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住在優美的環境。
著力發展能夠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的環境友好型、生態友好型產業
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是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型發展步伐。近年來,我們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產業發展,努力補齊工業化和城鎮化“兩塊短板”,跨過工業化和信息化“兩道門檻”,初步走出了推進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的產業發展路子。
如何把貴州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把生態環境轉化為生產力?關鍵是要進一步創新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選擇發展能夠發揮生態環境優勢的環境友好型、生態友好型產業,并通過生態優勢吸引外來要素資源、營造發展優勢。我們將加快發展適宜貴州的五個產業。一是加快培育以大數據產業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引進和實施一批引領性項目,做到搶占先機、后發先行。二是加快培育新醫藥和健康養生產業,在營養保健、健身休閑、老年健康等領域打造一批重點企業和產業基地。三是加快培育以文化旅游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打造一批生態文化度假旅游區和旅游綜合體,統籌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四是遵循山地經濟規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把貴州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生態、綠色、有機農業基地。五是加快培育新型建筑業和建材產業,適應貴州省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需要,將其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大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的生態化、規模化發展,做大做亮酒、煙、茶、藥、食品“五張名片”,著力建設好國家優質醬香型白酒產業帶,加快建設茶葉強省,建成全國中藥材主產省和民族藥業大省。
貴州產業發展既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守著青山綠水餓肚子”的窮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好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新路,突出抓好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的構建。要把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作為重點解決的問題,堅持控新治舊,通過不懈努力,力爭實現全省主要固體廢棄物“零增加”。按照循環經濟要求規劃、建設和改造各類產業園區,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廢棄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和污染集中處理。把科技創新作為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關鍵,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技術源。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必須依靠制度建設,向改革要動力、要保障。近年來,我們積極探索實踐,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形成了一些特點和亮點。堅持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和環境執法,探索建立赤水河、烏江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層面公檢法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專門機構,全省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
我們將把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作為重大機遇,全力抓好在全國具有示范性、能夠破解當前發展和保護難題、具有先行意義的各項改革。抓住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三個環節,著力加快三大制度體系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源頭嚴防制度體系,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劃定生態紅線,逐步構建生態補償的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過程嚴管制度體系,實施嚴格的水、大氣質量管理監測和領導干部約談制度,探索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等交易試點。加快建立和完善后果嚴懲制度體系,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污染項目”,堅決杜絕承接產業轉移、招商引資上的“饑不擇食”;堅持對環境污染、破壞生態行為 “零容忍”,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要時刻保持發展為民、生態為民的使命感和爭創一流的責任感,充分發揮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重要平臺作用,加快創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努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