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欲捐腎挽救女兒
10月25日上午8點左右,58歲的周興滿獨自從居住地出發,早早來到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行政樓三樓透析室門外。
換上鞋套后,她并沒有推開透析室的大門,而是靜靜坐在門口的椅子上,透過過往的人們打開門的瞬間尋找女兒的身影。
“她不希望我來,我只好悄悄來看一下。”周興滿說,她和老伴住在七星關區青場鎮,靠務農為生。自從打聽好了女兒的透析時間后,她便一個人到醫院悄悄探望。
當天,由于正好遇到有記者來采訪,周興滿才跟著一起走進透析室。
看到母親,常貴美聲音有些哽咽:“媽,你怎么又來了?都說過了,我沒事。”
之前幾次做透析,常貴美發現母親總是偷偷跑來看她,她總是反復勸母親不要擔心,不用這么勞累跑醫院。
可作為母親,得知女兒天天被疾病折磨,周興滿怎么可能不牽掛揪心。
“她還年輕,孩子還小,我要給她一個腎,希望她能健健康康多活幾年。”周興滿悄悄告訴記者,去年她看電視得知,人有兩個腎,捐出一個后還可以活,便決心用自己的腎救女兒。
但周興滿的想法遭女兒極力反對。
“我還沒有好好孝敬她,怎么能讓她這樣為我傷身體。”常貴美說,母親含辛茹苦,將他們三姐弟撫養成人并上大學已經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作為子女,沒有好好報答已經很慚愧了。
輾轉醫院和學校之間
今年32歲的常貴美是長春堡鎮滑石小學的一名語文教師,三年前剖腹產子后,被查出患有急性腎功能衰竭,經過治療轉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以前兩周做三次透析,現在是一周三次。每次透析時間都做不滿,身體太難受了。”常貴美說,每次血透時間為早上8點到中午12點。但每次時間還不到4個小時,常貴美就要求下機,“頭昏,惡心,難受……”
如今,常貴美的日常生活都是在圍繞教學和透析奔波勞累——星期一三五在學校上課,二四六到醫院做血透。
去學校上課的時間,她總是早出晚歸。一大早出門,從畢節城區車站坐車到長春堡鎮陽鵲溝下車,運氣好時,遇到順風車就搭車到學校,多數時候,她都只能步行40多分鐘才能到校。
因為身體原因,雖然工作起來有些吃力,但常貴美并不想放棄工作在家養病。
她說:“那些學生我一直都教起走的,不想放棄。”
希望好心人伸出援手
為了節約錢,每次做透析,常貴美都選擇價格最便宜的。
“做一次透析價格從600元到1700元,越貴的效果就越好,我做的是最便宜的那種。”常貴美說。
雖然有醫保,住院治療可報銷90%的醫藥費,但生病這幾年下來,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經濟已經越來越拮據。
“2011年發病的時候,花去的錢最多,大部分都是找親朋好友借的。最近兩年雖然花得不是太多,但要想治好這個病,僅換腎手術就要30萬元左右。”常貴美的老公葛芝龍說,今年4月份,常貴美的病情開始加重,到貴陽檢查,發現動脈血管狹窄,不利于做血透。“可以通過手術把血管擴張,但手術費要4萬元左右。她不做,說不想浪費錢。”
葛芝龍說,近段時間,常貴美每次透析過程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幾乎每次都不能堅持完4個小時的透析時間,而透析不充分又會加重身體的危害。
現在,對常貴美而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換腎。雖然母親愿意提供腎源,但家里連配型的費用都沒有。為了緩解家庭經濟負擔,葛芝龍的母親在鄉下負責帶孫子,父親則外出到湖南打工。
“可以說全家人都在掙錢為她治病,就算砸鍋賣鐵我們也不會放棄。”葛芝龍說,他理解妻子不想接受母親的腎。“如果我的血型和她一樣,我都愿意把腎給她。”葛芝龍說,他希望社會好心人士伸出援手,幫助他們一家渡過難關。( 張仕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