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快樂的心情去伴隨時代節拍,笑口常開,動人的真情故事溫暖你我心懷,青春讓夢想激情澎湃,歲月揮灑出繽紛五彩,問候編織著有你有我,日子一天天過的開懷……”晚飯過后,在錦屏縣隆里鄉隆里所村的文化廣場上,歡快的音樂一掃連日來夏日暑熱的疲憊,幾十名村民踏著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文化廣場豐富多彩夜文化活動,豐富了鄉村百姓生活,活躍了鄉村文化,帶動了更多的百姓“下床頭、出家門、來廣場”,踴躍參與群眾文化夜生活,在自娛自樂中健康身心、陶冶情操,文化品位得到了提高,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黨的文化惠民政策真正實現了群眾共享。如今,在錦屏縣的每一個鄉村,百姓樂享“文化夜宴”已成為時尚。
“以前吃了飯,不是串門聊天,就是打麻將,整天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癢,F在每天晚上來跳舞,大家有說有笑,既鍛煉了身體,又拉近了鄰里關系,廣場夜文化活動成了我們的文化夜宴!”休息的間隙,村婦聯主任江琴連一番話,贏得一旁的鄉親同聲附和。
據了解,近年來,錦屏縣在鄉村公共文化惠民服務體系建設中,始終把關注民生、提升鄉村群眾文化生活品味放在重要位置,堅持以鄉村文化大院建設為核心,以建設鄉村文化廣場為平臺,通過建設村級“三室一廣場”,即: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遠教室和文化活動廣場等一些公益文化設施,給鄉村群眾搭建了展示風采的舞臺,引導鄉村群眾利用夜晚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掀起了紅紅火火的鄉村“文化夜市”活動熱潮,豐富鄉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激活了鄉村文化細胞,使廣大鄉村群眾在閑暇時間找到了健身、娛樂的文化活動場所,受到了鄉村群眾的普遍稱贊。
“除了天氣不好的夜晚時候,文化廣場活動就沒斷過,音樂一響,人就來了。種地有補貼、上學免學費、看病有農合、老人有社保、困難有低保,這心里不發愁,我們村民可不就夜夜想著來文化活動廣場如何樂呵吧!”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先錦對鄉村開展廣場開展夜文化生活深有感觸地說。
現在,每天晚飯過后,在錦屏縣的每一個鄉村,豐富多彩的文化“夜宴”打破了鄉村的沉寂,文化“夜宴”正悄然改變著鄉村民群眾的生活方式,文化“夜宴”扮靚了鄉村群眾的“夜生活”。文化“夜宴”地促進了家庭和美、鄰里和順.寨鄰和睦.社會和諧、鄉風文明。(張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