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我們來認識一位叫陳啟梅的女孩,她的童年和很多同齡人不一樣,只有10歲的她就學會了幫助爺爺奶奶干沉重的農活和家務了。
什么劈柴、生火、做飯、掃地、打豬草等,她都能干。當別的孩子還在睡夢中的時候,10歲的陳啟梅就已經開始忙活了。
陳啟梅和弟弟去摘豬菜
“我叫陳啟梅,我的家鄉在貴州省雷山縣西江鎮烏高村白高自然寨里,我們寨子居住著一百多戶的苗族人家,我們村子上學要到五公里外的烏高村級完小就讀,每天早上6點半去學校,下午5點半回家,上學路上全是凹凸不平的山路,每天來回一次。現在放假了,就不擔心上學了。生我的母親直到現在我還沒有記住她的面孔,比我小的是活潑可愛的弟弟,今年8歲,讀二年級。”
陳啟梅,今年10歲,爸爸去廣東打工,已經三年沒回來看他們姐弟了。
她四歲時爸爸媽媽就離婚了,從此,媽媽再也沒有回過這個家。陳啟梅從小就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年邁的爺爺奶奶靠做農活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隨著她爺爺、奶奶年紀越來越大,沉重的農活對他們來說顯得越來越沉重,于是只有10歲的陳啟梅就主動承擔起了包攬家里絕大部分家務。
因為她的爺爺長期在冷水里勞作,還患上了嚴重的風濕關節炎,每次爺爺膝蓋疼痛的時候,梅梅就會幫爺爺按摩。
陳啟梅種的大白菜
她都除了掃地、洗碗外,還要掏豬菜、砍柴、割草、喂豬、喂雞和幫弟弟洗衣服等等。
或許從小沒有爸爸、媽媽的原因,陳啟梅要比同齡的孩子成熟得多也敏感很多,對陳啟梅來說,洗衣做飯這樣的事在她自己生活里,她認為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每當遇到別人家一家三口散步時,陳啟梅姐弟只有投去羨慕的目光
爺爺奶奶把陳啟梅的辛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有爸不成爸,有媽媽跑了,她確實就苦啦。我們還讓她做這么多事,她就更苦啦。”她的爺爺哽咽地說。
生活上的艱苦,陳啟梅并不害怕,她害怕的是,如何給別人描述自己的媽媽。平時有人問起她的媽媽,她都說媽媽去打工去了。
每個孩子都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對于陳啟梅來說,也并不例外。每當梅梅看到別人的爸媽想他們的孩子,她就特別想媽媽,很多時候都會悄悄流眼淚。
1月19日陳啟梅和他的弟弟在學校畫全家福
陳啟梅家的特殊全家福。左邊是畫上去的媽媽,右邊是畫上去的爸爸
當我們問起她,恨不恨她的媽媽。她說:“不恨,感謝媽媽給了我生命,她是壞媽媽也是好媽媽。”
當我們問起他,恨不恨她的爸爸。她說:“不恨,是我們家太窮了,爸爸要去外面掙錢。”
當我們問起他,恨不恨她的爺爺奶奶讓她做那么多的事。她說:“不恨,有了爺爺奶奶,她才有了家,才有了飯吃。”
對于現在的陳啟梅來說,爸爸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每次他從窗外向外望去,都渴望爸爸在回家的路上。
全國網友給陳啟梅姐弟寄去的禮物
陳啟梅很喜歡唱歌,她最喜歡唱的歌是《給我一雙隱形的翅膀》。她在有事沒事的時候就唱,她說,我這么天天唱,就是希望在遠方的爸爸媽媽都能聽到我的歌聲。
在我們離開的時候,梅梅的祈禱始終在我們腦海翻騰。
“媽媽,我今年十歲了,我很想你,你離開家6年了,哪天你能回家看看我們?爸爸,要過年啦,回家吧,不要掙錢了。今天,我特意到我們學校畫了一張全家福,祈禱爸爸媽媽今年春節都能回家,你們回來吧,我和弟弟想照一張全家福。”(李雪 李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