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月7日,施秉馬號鄉六合村。
一大早,11歲的潘成鳳就起床了,然后,廚房就亮起了燈光,冒出了炊煙。
小成鳳在洗菜
時間指向7點,潘成鳳將煮好的飯食以及豬食放好,就拉著弟弟,便出門,到自留地里去摘菜……
兩年前,她的母親撒手人寰,當時這位只有9歲的女孩,從此就撐起了一個7口之家,她的故事,在小村子里傳揚。
臨終前,母親把家交給了她
2月7日,筆者驅車顛簸了兩個多小時,來到施秉縣馬號鄉六合村,對潘成鳳進行采訪。
筆者信步走過田埂,拐進小巷,就看到了小成鳳的身影。她身上的衣服很舊,但雙目有神,頭發隨著微風的吹拂輕輕飄揚……
小成鳳的家,很簡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神龕下擱置的一臺電視機了,然后是板壁上張貼的許多獎狀,這是她學習成績優異,班級管理出色的見證。
進屋后,懂事的小成鳳擺起凳子,然后取柴燒火。她用吹火筒使勁鼓起兩腮"撲撲"地吹,火燃了,大家也陸續圍攏坐下。
小成鳳在生火
筆者環屋內一瞥,鍋碗瓢盆,爐灶,桌凳,雖破舊,但干凈整潔,擺放井井有條。
小成鳳聽說筆者來意后,表情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去年7月,她的母親因病去逝,照顧這個家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身上。“我媽媽連續病了四年,因舍不得花錢,一天拖一天。后到醫院檢查,發現大腸腐爛了。”小成鳳說。
后來,他的母親病情加劇,雙腳和身上都腫了,呼吸越發困難,晝夜呻吟不息。小成鳳放學回家,煮稀飯,熬米湯,然后一口一口地喂母親,并給她按摩,減輕她的痛苦。
那一段時間,她常守著母雞,希望它下蛋,這樣可以給母親改善營養。母親臨終前,小成鳳守在她的身邊,放聲地哭喊:"媽......媽......" 母親幾次昏迷,又幾次蘇醒。
有一次醒來后,她母親語重心長地說:"我在時,這家有我操心,我走了......"沒有說完,又緩不過氣來了。
全家像
幾分鐘后,母親才又說:"我不在了,這個家,就全靠你了。"
不到一小時的功夫,她的母親就離開了人世。一個七口之家的重擔,就落到了小成鳳的身上。
嚴厲的“管家婆”
這是一個很特殊的家庭,小成鳳的父親弱智,只能干很簡單的農活;二叔及三叔都有語障,好在有勞力,可以打工和種地,找些小錢貼補家用。
小成鳳的哥哥兩年前自動放棄上學機會,外出打工;姐姐在鄉里的中學念書。家里還有一個孿生弟弟,和小成鳳一樣,現還在村小讀四年級。
曬衣服
母親離開后,小成鳳每天都早起,把家務安排好,到清晨7點,就背上書包,帶著弟弟去上學。
中午在學校吃營養午餐,是小成鳳和弟弟最快樂的時光,因為能吃到肉片和雞蛋,還有從未嘗過的蘋果。他們不浪費糧食,一顆一粒,都要吃下去,有時不小心弄掉了飯粒,也要撿起來往嘴里送。
吃完營養午餐后,同學們盡情地在校園打乒乓球,跳皮筋,小成鳳卻偷偷跑回家,給父親、叔叔煮飯,還要喂豬。父親和叔叔端起了飯碗,她就又悄無聲息趕回教室。
喂豬
晚上, 小成鳳把一家人的飯菜做好,給豬喂食,便走上木樓,和弟弟一起在床鋪上寫作業。
母親去世后,小成鳳的每一天,幾乎都是這樣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