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周燕玲 龍堅 楊云鋒) “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我說了算,而是老百姓說了算”,近日,黔東南州國稅局駐村干部楊勝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娓娓說道。
主動請纓 再次駐村
2014年底,已駐過一次村的楊勝勇主動請纓,成為凱里市龍場鎮樂榜村的一名駐村干部。
召開村、組群眾會15余次,化解矛盾糾紛8次,解決困難10個,同步小康深入農戶家調查800余戶,幫扶計生戶8戶資金0.8萬元……這是楊勝勇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成績。
“群眾對我信不信任,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在上午8:00前、下午6:00后,還能接到村民打來的求助電話”,楊勝勇坦言,自己經常在那兩個時間段接到村民電話。
其同事也向記者坦言,跟楊勝勇吃飯時,他經常接到村民電話,起初覺得很不理解,后來也接受了類似情況,“除了吃飯接電話外,有時還經常不肯賞臉與我們吃飯,都在村民家”。
主動發放400余張聯系卡 情系村民
自今年1月在樂榜村駐村以來,楊勝勇拿著寫有自己電話的聯系卡走訪了每戶農家,累計發放有400余張。
“去走訪發放聯系卡,村民才認識我,我才能更好的幫助和服務老百姓”。
記者發現,楊勝勇每天還會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著每天的工作事宜,如記錄“起草村寨各小組檢查發現,無消防池及消防設備等”、“龍幫國家的困難是老婆胸口痛,多次治療無效花費太大,請求幫助資金”。
據了解,樂榜村有一位村民,曾多去醫院看病均沒有好轉,后來找到楊勝勇,他開車帶著村民去醫院找了一位老醫師,“治病要對癥下藥而不是一去就輸液,這幾天那位村民沒給我打電話了,估計是病好得差不多了”。
枯樹
采訪中,楊勝勇向記者表露了自己的一個小“無奈”。
“按有關規定,我們是不能隨便到老百姓家里吃飯,但是村民邀請了不去吃,他們就會多心,所以我覺得即使村民送一個辣椒都應該吃”,楊勝勇說。
2012年駐村結束 村民曾聯名求留下
談起自己的第一次駐村經歷,楊勝勇仍歷歷在目。據悉,在駐村的那一年,楊勝勇與當地村干部積極聯系凱里市交通局、扶貧辦等單位,為瓦窯村修建了一條6公里的進村公路。
2012年駐村工作結束后,瓦窯村的老支書以及村民曾一起聯名請求楊勝勇留下,“群眾滿意就是我努力的動力,群眾的認可就是增強我駐村幫扶的信心與決心”。
隨身攜帶的記事本
走訪農戶
采訪中,楊勝勇坦言駐村工作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幫扶資金及項目爭取存在困難、幫扶難度大、處理問題能力有待提高。
對于駐村的下一步工作,楊勝勇準備聯系消防部門,首先解決楊家寨枯死老樹砍伐等問題,其次拉贊助找資金幫扶樂榜村解決消防設備和環境衛生建設,全力改善村容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