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日前,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此次公布的項目名單全省共121項(140處),其中新增75項(77處),擴展項目46項(63處)。我州有新增項17個(17處),擴展項18個(20處),共37個項目保護點入選,其中新增項占全省新增項的22.7%。
我州入選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新增項分別是:侗族笛子歌(黎平縣)、注溪山歌、天柱宗祠浮雕彩繪技藝(天柱縣)、啟蒙侗歌(錦屏縣)、苗族古瓢舞、苗族古瓢琴制作技藝(雷山縣)、苗族水鼓舞(劍河縣)、踩親舞(黃平)、道菜制作工藝(鎮遠縣)、煨酒釀造技藝、壯年、瑤族度戒、瑤族嫁郎(從江)、半楓荷熏浴療法(凱里市)、苗族舞龍噓花習俗(臺江縣)、圣德山歌節、巴冶土王戊(三穗縣)。
入選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擴展項分別是:侗族牛腿琴歌(黎平縣)、苗族民歌(苗族飛歌)(臺江縣)、苗族多聲部情歌(黃平縣)、苗族板凳舞(黃平縣)、金錢棍(思州金錢棍)(岑鞏縣)、君琵琶(榕江縣)、苗族武術(劍河縣)、苗族剪紙(施秉縣)、侗族刺繡(鎮遠縣)、苗繡(丹寨縣)、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丹寨縣)、苗醫藥(骨髓骨傷藥膏)(麻江縣)、水書習俗(榕江縣)、苗族招龍(榕江縣、劍河縣)、月也(榕江縣、從江縣)、苗族姊妹節(劍河縣)、苗族蘆笙節(從江縣)、苗族翻鼓節(凱里市)。
此前,在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二、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我州有175項205個保護點。目前,我州共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92項242個保護點,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壯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優異成績。(州文體廣電局辦公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