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4年,貴州省地礦局101地質大隊把實施國家地調項目和整裝勘查項目作為一年地質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科研設備投入,加強技術人才培養,在我州境內實現了地質找礦較大突破、科研項目取得新進展,為我州工業強州提供了資源保障。
一是“天柱縣貢溪向斜重晶石礦整裝勘查”項目提交了1.26億噸重晶石礦資源量,將使我國重晶石礦保有資源儲量突破4億噸、我省重晶石礦保有資源儲量突破2億噸,意義重大,填補了我國近幾年無新增資源量的空缺。其中:美郎—亞進新增重晶石礦資源量1501萬噸、共生V2O5資源量(333+334?)19.91萬噸,大河邊礦產地外圍新增重晶石資源量11121萬噸。據悉,1986年由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大隊提交的“貴州省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超大型礦床重晶石礦資源量1.1億噸,居亞洲首位,占全國重晶石礦總量的60%以上。據《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4年)》,2010年我國重晶石礦保有資源儲量3.8億噸,居世界首位;2013年減少至3.12億噸,其中貴州省保有0.92億噸居我國首位。
二是提高科研水平,實施“貴州鎮遠馬坪地區金剛石調查評價”國家地調項目和“鎮遠馬坪—麻江隆昌金剛石原生礦整裝勘查”項目取得新的進展。為積極推進金剛石找礦工作,該隊去年投入40余萬元新購入1套顯微鏡及成像系統,提高了科研水平。一年來,不斷有新的發現,鎮遠馬坪-施秉大坪一帶在地表新發現巖體7個、深部揭露巖脈28條,巖石礦物學特征與東風1號含金剛石巖體具有較大相似性,深沖斷層北側新發現一厚0.8~6.0m的鉀鎂煌斑巖巖墻,其厚度沿走向膨大、收縮現象明顯,具重要的找礦意義。巖體產出受次級構造和層間順層虛脫空間控制特征明顯。找礦有了新的認識,上世紀在馬坪地區發現的巖體是在地表及深度200m以內的范圍,通過本次工作,地表以下300-500m范圍仍然存在巖體;施秉大坪地區新發現的產于下寒武統杷榔組地層中的巖體較之上世紀在鎮遠馬坪地區、麻江隆昌地區發現的產于中上寒武統白云巖中的巖體層位明顯低, 結合鎮遠思南塘巖體產出特征及巖石礦物學特征等綜合分析,原認為馬坪地區巖體屬“根部相”的認識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該區存在隱伏含礦性巖體地質依據充分,認為鎮遠地區具有較好的金剛石找礦潛力。新的找礦方法效果得到了驗證,通過物探測量結合鉆探工程驗證,證明地面高精度磁測、音頻大地電磁法以及頻譜激電法具有較好的找礦效果。初步選定了找礦靶區,圈定了鎮遠馬坪、麻江隆昌、施秉翁哨3處原生金剛石找礦靶區。
三是實施科研項目有新進展。“黔東鉛鋅礦控礦條件及找礦方向”廳局管項目結題報告已評審通過,通過C、O、S同位素和包裹體研究,取得新進展:金堡鉛鋅礦床成礦物質來源于深部或遠源巖漿成礦作用,其成礦過程中經歷了流體不混溶作用,成礦作用可能與深部巖漿活動有關;都坪、小溪鉛鋅礦床成礦物質來源于沉積碳酸鹽地層,可能屬于與熱鹵水活動有關的鉛鋅礦床。該隊自籌資金與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新立了“貴州凱里-鎮遠鉛鋅多金屬成礦帶成礦規律研究及找礦靶區優選”科研項目,已完成臺江4個礦床(點)的野外調查和采樣工作,基本完成鎮遠、凱里、丹寨等地野外調查和采樣工作,準備進入綜合研究階段,為黔東地區鉛鋅多金屬礦找礦提供基礎理論支撐,有望在理論、方法及應用效果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該區提出優選找礦靶區。
四是實施社會性勘查項目有較好成果。其中“天柱扒草金礦詳查”提交金礦礦石資源量41萬噸、金屬量1.6噸,“天柱重新寨金礦詳查”提交金礦礦石資源量40萬噸、金屬量1.8噸,“黃平縣谷隴鎮雷打巖水泥用灰巖礦詳查”提交水泥用灰巖礦資源量3203萬噸。施秉縣金坑-柳塘、凱里市冠英麻官井、麻江縣雞冠嶺等重晶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詳查工作提交重晶石礦資源量124萬噸。(王康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