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里的“網”世界
從貴陽市到黎平縣,大巴車大約走了6個小時,再從黎平縣繼續往下開35公里,近2個小時山路,你就可以看到坐落于大山深處的侗關村。
初到這里,你無論如何想象,都很難相信,在青山綠水間,藏著金山銀山。村民趙榮貴說,去年他的收入比2012年多了幾百元,而財富來源正是“互聯網+”。
趙榮貴:互聯網可以把外頭的東西引進來,也可以把自己的東西推銷出去。
博物館:傳承的東西需要點文化
侗關村有1826口人,85%是侗族,以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外出務工,種植的水稻、茶葉和油茶等農作物,多數自給自足。2012年,騰訊為搶占“互聯網+鄉村”市場高地,進駐侗關村,建立侗族大歌文化博物館。
2012年前,侗關村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但是到了2014年,村民年均收入超過了2200元,“85后”騰訊產品經理王新娜介紹,在增加村民收入上,博物館做了兩件事。
王新娜:騰訊的“為村開放平臺”,就是將專家認證的商品,提供到微商市集里去販賣,比如侗鄉本地的香禾糯米,大米、黑米,紅茶綠茶等,除了線上,還有線下收集,像博物館的裝飾,請深圳比較懂行或者知名設計師,重新設計,重新包裝,拍好圖片上傳到網上,售賣出來的價格會反補農民。
需要增收的農民,有條件
那么,王新娜口中說的反補當地居民收入,是如何做到的?侗關村黨委書記吳珍剛透露,是合作社模式幫了忙。
吳珍剛:目前,我們以合作社形式將農產品集中加工,包裝以后,加上線上東西就可以銷售出去,其次,游客,團隊來到這里后,可以直接到我們家里收集東西,變成錢。
那么,所有村民都可以參與合作社嗎?侗關村村長吳榮勝給出的答案是否定。
吳榮勝:不要違反正規文件,衛生要搞好,不要有違法犯罪情況。分紅來看,50%留給刷墻、鼓樓等建設基礎設施,49%分配給遵守法律村規的居民,還有1%給參加農村合作社的管理費。
誰人眼中的聚寶盆?又是誰人眼里的假完美?
說起侗關村未來,吳榮勝認為,道路狹窄、交通閉塞,以及基礎設施不完善,將是阻礙這里“互聯網+”模式發展最大的掣肘。但是,負責侗關村侗族大歌文化博物館的騰訊運營經理王超坦言,困擾發展的不只是交通。
王超:我們與當地正在整合合作,但是中間有幾個問題,一是利潤分成問題,另一個是互聯網推出后,如果市場需求加大,農村生產,供給不足將是一個問題。
對此,侗關村黨委書記吳珍剛告訴記者,要解決這個辦法,不能只靠侗關村自己的力量,而是要結合周邊鄉村,來個大融合。
吳珍剛:從利益、土地面積和人數來看,肯定無法滿足市場,因此我們應該拓展到全鎮,甚至全縣物資整合來發展。以前交通不好,所需的化肥、種苗等很難進入,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好交通,也賣不上價,而現在有了微信群就方便很多。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