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曾經是一名下崗女工的周彩霞,通過創業開辦餐飲酒店致富并解決百余人就業,隨后又通過整合當地資源創辦合作社,重點開發當地紅米生產。如今,在她的帶動下,當地110戶村民種植紅米達1200畝,淤泥河紅米還通過了國家QS認證,走向更為寬闊的銷售市場。
創業當老板解決百名員工就業
周彩霞是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中心村村民,高中畢業后,她在糧管所工作,由于糧食系統改革,三年后下崗。
因為缺少足夠的文化及技能,她多處求職受助,最終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于是走進貴州大學農學院學習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畢業后,她在鐘山區人民廣場旁開了一家小餐館。在管理上,她一直堅持選用家鄉原生態綠色有機食材,在現代烹飪技術中融入家鄉的傳統做法,做出的菜品獨具特色,受到客人的歡迎和好評。
短短7年時間,她從開小餐館到開辦大型酒樓,繼而擁有4家分店,帶動的就業員工就有100多名,每年向國家納稅100多萬元,成為水城、盤縣紅果鎮等地遠近聞名的餐飲老板。
中意淤泥河紅米帶動村民種植
產于淤泥河兩岸以及普古、保基等鄉鎮的紅米,口感好、營養豐富,但因為缺乏宣傳,產量低,種植的人越來越少。然而,有想法的周彩霞通過創意宣傳和整合資源改變了淤泥河紅米的命運。
5年前,周彩霞整合鄉村資源創建盤縣淤泥河紅米綜合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方面繼續把家鄉的紅米作為餐館主食推銷給客人,把紅米作為主打品牌進行銷售;一方面通過合作社,建立起50畝的紅米生產基地,成熟季,合作社生產的紅米價格從每市斤3元上升到8元。良好的效益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大大激發了當地農民種植紅米和加入紅米合作社的積極性,短短兩年,合作社成員發展到110戶,紅米種植基地也發展到1200畝。盤縣縣委縣政府、淤泥鄉黨委鄉政府等部門也給出資金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幫助合作社加工擴建車間,使淤泥河紅米最終通過國家QS認證,獲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資格。
走進淤泥河中心村,提到周彩霞,人們都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作者: 聶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