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10余年交通建設催生200多項專利技術成果,填補多項國內外空白
貴州的橋,真的很贊!
壩陵河特大橋是世界跨度第六的大跨徑鋼桁加勁梁懸索橋。(交通廳供圖)
我省高速公路上的很多大橋的工藝,在國內堪稱數一數二,甚至是“世界之最”。昨日,省交通運輸廳舉行《大道出黔——貴州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會戰系列專著》出版發行通氣會。這套共18冊的叢書凝聚了我省交通建設上取得的200多項道路、橋梁以及隧道的專利技術成果。
交通建設科研成果多記者從通氣會上了解到,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從10多年前科技投入年僅35萬元的低水平狀態,逐步實現“跳級”。尤其是 2012年以來,隨著貴州高速公路建設、水運建設三年會戰以及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建設攻堅的實施,科研經費累計投入3.8億元,通過300多個科研項目聯合 60余所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參建單位共同攻關,取得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
據了解,2002年以來,累計獲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6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7項;先后產生了千米級懸索橋、大跨徑斜拉橋、超高墩大跨徑連續鋼構橋等200多個實施工藝和創新技術成果。
已于2009年建成通車的貴州鎮寧至云南勝境關高速公路上的壩陵河特大橋,就是一座千米級懸索橋,大橋全長2237米,主跨達1088米,距河面垂直高度370米,是目前國內跨度最大、世界跨度第六的大跨徑鋼桁加勁梁懸索橋;即將建成通車的貴陽至甕安高速公路上的清水河特大橋,全長2171.4 米,主跨為1130米,主塔220米,將是單跨鋼桁橋長度世界最長的山區第一鋼桁橋懸索橋。
多項技術填補國內外空白省交通廳副廳長羅強告訴記者,貴州境內群山起伏,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溪澗無數,所以,在建設高速公路的施工中,項目建設是逢峽谷建橋,遇大山開隧,克服了諸多地質條件存在的障礙,自主研發出許多具有操作性的技術工藝,填補了多項國內外技術空白。
晨霧中的貴甕高速清水江大橋。(交通廳供圖)
比如,瓦斯隧道技術就是貴州首次研發,并率先制定出適用于瓦斯隧道施工技術的標準。機制砂的利用,是礙于貴州水流湍急,少有現成的沉積砂石,而將廢棄的土石方“變廢為寶”研發出了高性能的混凝土,這種就地取材的工藝技術降低了建設成本,取代了原本需要從外省運來200多元1噸的河沙,此項成本只需要幾十元。巖溶勘測技術,在此前摸索并掌握的成套勘測技術下,后期的勘測有效避免了無效開挖及工程事故的發生,在鋼材用量上也通過技術創新,使同類橋梁建設中的同等建設容量大大節省了用量。
羅強說,這些具有獨創性的技術,適用于具有山區共性特征的云南、四川、浙江、湖南、廣西等地借鑒。今年10月份,2015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在我省召開,特邀的國內有關院士、橋梁專家對貴州的橋梁紛紛點贊。
諸多交通科技創新成果和“貴州高速公路建設三年會戰”實施,促成了我省高速公路總里程年底將突破5100公里以上,形成15個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省88個縣(市、區)即將實現“縣縣通高速”,成為西部第1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省份。(聶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