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的文化“大餐”,促繡娘認識提高
通過總結多次刺繡培訓經驗,結合劍河縣繡娘特點,縣婦聯請來多領域老師,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邰昌麗、省級非遺傳承人、劍河縣婦女民族手工產業協會會長姜文英、劍河縣“雷阿哥”電商責任有限公司副經理姜鋆等。課程涉及民族民間手工產品包裝、市場理念、網絡營銷相關知識、全縣婦女特色手工行業發展現狀、婦女特色手工行業優惠政策以及劍河縣錦繡計劃工作等方面。
學員們認真欣賞農民畫作品
學員們認真的和老師學習農民畫的繪制
外出考察參觀,交流民族技藝
11月9日,在兩天的理論學習后,劍河縣婦聯組織50名繡娘前去凱里歐東花博物館和苗妹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同為農村婦女的歐東花館長向繡娘們講述了自己的創業史和當前博物館的發展前景,并鼓勵前來的繡娘利用手藝就業創業,撐起家里經濟“半邊天”。而后,繡娘們紛紛向歐館長展示自己的民族手藝,來自觀么鄉的頭巾和南哨鎮的服飾讓歐館長大為贊賞,歐館長表示繡娘們可以免費到博物館學習交流,還可以提供工作崗位,針對家有幼小的婦女也可以簽約兼職繡娘,每月按時領貨交貨,在家也能就業。
歐東花館長和學員們交流經驗
學員們認真觀察博物館中的染布
多天工廠實踐,提升繡娘技藝
此次培訓,實際操作地點定位劍河縣興園刺繡廠,該刺繡廠主要承接圍巾繡制、手工婚紗繡制、苗族扣子編織、時裝包繡制等半成品加工。5名老師在車間開展了刺繡、串珠、釘扣子等幾個方面的實操訓練。繡娘們依次學習這幾項手工藝技能,并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了專項培訓。
學員在苗妹博物館學習織布
7天培訓結束后,繡娘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既得到了技能的提升,又開闊了視野,尤其是讓來自南加鎮、南寨鎮等偏遠鄉鎮的繡娘重新認識到手里的繡花針也可以變成錢,多名繡娘當場簽約了兼職繡娘,領半成品回家刺繡。觀么鄉新民、新合兩村婦女主任表示回去后要組織全村婦女學習刺繡,集中村里剩余勞動力,組建合作社,帶領婦女就業創業。同時,一些小規模的刺繡作坊也深受感觸,決定擴大規模,建立合作社,帶動更多婦女創業,打響地方品牌,增加婦女收入。
車間的實操練習
劍河縣婦聯主席黨敏表示,此次培訓讓繡娘的思想得到了洗禮,轉變自己的發展理念,讓更多的婦女找到一條更加適合發展、壯大自己行業企業的路子,帶動更多婦女創業就業、增收致富。(李懷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