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河北青年貴州剿匪英勇犧牲,家人三代尋親——
原來他葬在麻江烈士陵園
苑廣鑫和張葆芳來到二伯墓前祭奠。羅祖亮攝
“二伯,我們終于找到您了!”7月28日,來自河北滄縣的苑廣鑫和他的愛人張葆芳,在麻江縣宣威烈士陵園找到他們的二伯苑振中的墓地。至此,他們家三代接力尋親66年終于畫上一個句號。
千里剿匪英勇獻身
1921年,苑振中出生在天津滄縣(現屬河北省)大合莊村。長大后,他在天津開了一個鐘表修理鋪。1949年1月,對解放軍滿懷崇敬的他主動要求參軍。當年4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入伍后,苑振中隨部隊挺進大西南。
據《麻江縣烈士英名錄》記載,1950年5月21日,苑振中由丹寨縣南皋往麻江縣卡烏追擊土匪,不幸慘遭土匪殺害,墓碑立于麻江縣宣威烈士陵園。
今年7月27日,苑廣鑫和愛人,來到麻江縣宣威鎮卡烏村尋找他二伯的墓碑。“小時候,常聽我爺爺說起他的故事。”烏卡村63歲的村主任文明先告訴他們,1950年5月的一天深夜,村民們聽到土匪盤踞的苗嶺(山名)槍聲大作,寨子里的狗叫個不停。天蒙蒙亮時,一名身著軍服的戰士受傷倒在楓香寨渡口。細問之下,村民得知這位就是來追剿土匪的解放軍戰士。當天準備趁著夜色過河去偵察匪情,不料被土匪發現后用槍打傷。
村民準備救治受傷戰士時,偽裝成苗醫的兩名土匪從河對岸白巖腳劃船過來,對受傷戰士說:“我們懂草藥,我們帶你去河那邊治傷。”土匪一邊說,一邊強行將受傷戰士抬上船。船行駛到江中央時,土匪殘忍地將受傷戰士推入江中。
苑廣鑫驕傲地說:“那位戰士應該就是我二伯。”
三代尋親最終夢圓
“我們尋親六七十年了!”苑廣鑫說,從他爺爺就開始尋找他們家的兩位英雄。一位是他的大伯苑振平,參加抗日戰爭英勇犧牲,直到現在一點線索也沒有,另一位就是他的二伯苑振中。
苑振中犧牲后,他的父親苑昌瑞就收到從都勻軍分區寄去的信,得知了苑振中的犧牲地。但家住農村的苑昌瑞家境貧寒,他沒有能力去尋找兒子,只好把那封信收藏了起來。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拿著那封信到當地民政部門為二兒子辦理了烈士證明書。遺憾的是,多次搬家,那封信遺失了。
二哥苑振中犧牲時,苑廣鑫的父親苑振宇還不到一歲。他從小就下定決心要替父親找到他的忠骨。但因信件丟失等原因,尋親之路特別艱難。
苑廣鑫長大以后,接過了父親的尋親接力棒。今年5月,一名記者告訴他們,可以到中華英烈網去查查。他們上網搜查,果然找到二伯苑振中的信息。
7月26日,苑廣鑫來到凱里,凱里軍分區多方協調,麻江人武部、民政局、雙擁辦大力支持,幫他順利找到二伯苑振中的墓碑。(龍靜 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