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韋零正在向有關領導介紹安馬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
摸清情況 找準工作切入點
2016年3月,貴州省水利廳干部韋零剛到安江村的時候,對安江村情況不夠了解,對于怎么開展工作他心里也沒底。但這位“第一書記”腿勤樂意跑動,不了解情況,就花更多的時間走村串戶跑田頭,去了解村民的困難,以此來謀劃自己的工作重點。
韋零告訴筆者:“自從到安江村之后,為了盡快摸清民意,多次召開村兩委干部會議,與村干部或自己到農戶家中去了解過情況。”韋零認為,安江村雖然屬于貧困村,但地理位置有一定優勢,海拔較低,有小壩區,交通便利,群眾有小規模種植早熟蔬菜的習慣,但卻一直未能發展壯大起來。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發展模式,把土地流轉過來規模化發展產業,可以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在了解村里基本情況之后,韋零才有了著手工作的著力點。他將完善基礎設施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等作為全村工作的重點。
韋零(左一)與縣鄉有關領導交流精準扶貧工作
精準扶貧 要為群眾辦實事
擔任安江村“第一書記”后,韋零四處奔波,為安江村爭取到了2400萬元的《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安馬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項目可解決了安江村安馬河渠道排洪水系,還涉及到安江村有420畝的水土保持項目,可種植420畝的經果林。為辦好這一實事,他首先并動員村干部入股成立了“黃平縣安江村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推行“三變”改革的平臺,向群眾流轉了70畝的土地面積入股。目前,《重安鎮安江村安馬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已由貴州省水利廳以黔水資函【2016】118號批準建設,正在進行招投標并將于2017年1月正式實施。
理清思路 謀劃今后的發展
對于安江村的發展,韋零有自己的想法。在談到安江村的發展規劃時,韋零告訴筆者,發展經濟的思路是要壯大集體經濟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規模地發展種植業、成立以村為主導的公司或農村合作社、扶持培育蔬菜種植大戶。一談到村子的發展,這位第一書記就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的規劃。韋零說:“我有信心,按照村里的規劃來干,安江村發展會越來越好,安江村群眾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韋零還告訴筆者,安江村是一個由原安江和新城兩村合并村過來,其中原新城村為貧困村,居民以苗族、革家人為主,以種植反季節蔬菜、傳統水稻、玉米、經濟作物、鐵器家庭小作坊加工和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是集體經濟空殼村。安馬河防洪治澇生態治理項目實施后,村里的扶貧開發公司將承接部份勞務給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從事勞務,增加收入,同時打造安江村茅坪壩近1000畝現代觀光農業園區的建設,不僅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必將增強全村扶貧的帶動能力。(吳忠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