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天柱縣高釀鎮緊緊圍繞“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堅持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以項目為支撐,以培育新型農民、發展新型產業為核心,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推進全鎮新農村建設工作。
一是產業結構更加優化。通過“支部+基地”、“支部+協會+基地”、“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圍繞“中藥材、優質米、烤煙、稻田養魚、畜禽養殖”等八大產業,創建綠色蔬菜產業、生態養殖、有機米種植等六大產業示范基地。目前,基地種植優質稻1.2萬畝、種植煙葉0.26萬畝、種植蔬菜1.4萬畝,幫助1850名黨員群眾脫貧。通過積極爭取特色養殖項目、移民后期扶持項目等支持養殖大戶發展規模化養殖,在甘洞、優洞等地新發展50頭以上規模養牛場3個,100只以上養羊場4個,1000只以上規模養鴨場2個,有效促進了群眾創富增收。
二是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上新臺階。加強勞務輸出人力資源基地建設,通過政府組織、群眾參與、部門買單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實行訂單培訓、訂單輸出,先后舉行科技培訓22期,培訓人員2540人。2016上半年,實現新增就業2280人,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4120余人。
三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發展。為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先后在地良、隆寨、章寨、新民等7個村寨投入627.29萬元改善村寨內各項基礎設施條件;圍繞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結合“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在五福、上花、幫寨等村投入151.55萬元實施村寨道路硬化、路燈亮化工程,逐步改善各村基礎設施落后狀況;爭取“十三·五”人飲工程建設項目,完成三寨、豐保、章寨、新民、上花、大小圭六個村寨人畜飲水安全工程,有效解決了1300余戶4900余人和牲畜飲水安全問題;完成章寨至良瑞、凸洞至克烈、上花之春花、木杉至瑤江、上花至圭大、座寨至馬安等八條48公里通村水泥公路建設,有效改善了7000余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四是建好“兩個陣地”穩民心。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加大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努力實現了村村都有較為規范適用的辦公場所。與此同時,積極完善文化陣地建設,籌建農民運動場所,發揮“農家書屋”服務功能,實現電話、電視廣播“村村通”,豐富村民業余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實施環境整治靚農村。重點對公路沿線村寨進行規劃設計,實施靚麗工程改造房屋1780戶,建立垃圾轉運站16個,設置垃圾池、垃圾箱62個,綜合整治在公路沿線15個村寨的環境衛生。同時,對農村濫占亂建、影響村莊環境的豬圈、廁所、臨時建筑進行規范,對公共場所進行綠化,栽樹6200株,使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劉彥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