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楊紹武的手,縣委副書記羅祖新關切地問道。
“感謝書記掛懷,肉牛最近長得肥多了,準備賣掉些好過年。”接過書記送的米和油,楊紹武樂呵呵地答到。
看到楊紹武家境好轉,羅祖新十分欣慰。
49歲的楊紹武是貴州省岑鞏縣思陽鎮銅古田村村民,一家5口人,長期以來因沒有資金和技術,靠耕種僅有的田地維持生計,常年入不敷出。
2014年,在國家的精準識別中,楊紹武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下,他用“特惠貸”資金養起了肉牛,把政府幫扶的魚苗放在稻田里飼養。2年來,他不僅學會了養殖技術,也讓日子越過越好。
“書記,肉牛賣了后,我想報名購買異地扶貧搬遷房。”坐在火坑旁,楊紹武向羅祖新道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可以,搬遷房國家還要按照人均3.5萬元補償給你。”羅祖新高興地給楊紹武講解起相關政策。
……
連日來,岑鞏縣把走訪脫貧戶與領導干部結對幫扶、春節“送溫暖”活動結合起來,對脫貧群眾進行了細致的入戶談心,從政策宣傳、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脫貧后生產生活計劃等方面進行詳細了解。確保其一定時期內繼續享受扶貧相關政策,避免出現邊脫貧邊返貧現象,切實做到應扶則扶。
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岑鞏縣切實以“五個一批”和“六個精準”為抓手,重拳出擊,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五個一批”工程全覆蓋,堅決“不掉一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在小康建設的進程中。
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管跟著資金走”的原則,該縣圍繞六大支柱產業,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著力推進縣南部6個鄉鎮、北部5個鄉鎮、兩區特色農業、龍江河及車壩河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特色產業帶,為貧困戶打造“短期能增收、長期能致富”持續脫貧致富產業,實現“發展生產脫貧一批”。
在落實省“1+10”、州“1+10+9”配套文件政策基礎上,該縣結合實際,詳細制定“33668”脫貧攻堅計劃,分批次、多方式減少貧困人口,縣鄉堅持掛圖作戰,研究制定了脫貧攻堅作戰體系圖,力求做到精準扶貧、科學治貧、有效脫貧。
目前,岑鞏縣已有1000余名干部開展走訪2032戶脫貧戶8396人。(吳壽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