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岑鞏縣旅游發展邁出新步伐,按照全域旅游和農文旅一體化理念,對全縣旅游發展進行策劃定位,開工建設思州國際溫泉城,大力推進馬家寨景區建設,成功舉辦兩屆“貴州·岑鞏桃花文化旅游節”,2016年實現旅游總收入3.32億元,增長59.7%。
“十三五”期間,岑鞏將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貫徹落實五大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實施工業強縣、城鎮化帶動和農業現代化主戰略,突出抓好大扶貧、大數據、大健康戰略行動,打好文化牌、繪好山水畫,做靚“一城、一府、一寨、一峽谷”四張旅游名片,唱響思州品牌,打造國內外知名山地康養休閑旅游目的地。
強化思想認識 著力構建旅游引領發展新格局
位于岑鞏境內的黔東南大峽谷
省委結合黔東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優勢,作出黔東南州要“守住兩條底線,用好兩個寶貝,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戰略決策,是黔東南州“十三五”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方向和行動綱領。“十三五”及今后一個時期,岑鞏將精準發力,圍繞全省、全州的工作總綱,全力推動旅游井噴式增長。
進一步強化思想認識。深刻認識省委、州委決策的全局性和關聯性,省州提出發展旅游為工作總綱,推動各行業組合式創新、融合式發展,是對新型工業化、山地特色城鎮化、現代山地高效農業及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引領和帶動。岑鞏縣委、縣政府將積極組織和動員全縣廣大干部群眾,重點圍繞“目的地”“全域化”“井噴式”“升級版”這四個關鍵詞的定標定位,強化以游客為中心的旅游發展思路,進一步豐富岑鞏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講好思州故事,主動適應大眾旅游新時代,推動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天馬鎮茶葉種植基地
產于岑鞏縣境內的中國十大名硯之一——思州石硯
進一步突出規劃引領。著力整合自然、人文、產業等資源,根據省、州“按照國際視野、國際水準進行頂層設計”的要求,高標準、高規格地優化和完善全縣旅游發展規劃。以業態布局倒推旅游規劃,著力提高旅游規劃的系統性、全面性,進一步強化旅游規劃與其他產業規劃的關聯性和融合度,以高品位、接地氣的旅游規劃引領各類產業發展。
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十三五”期間,岑鞏縣將圍繞構建全域化旅游格局,著力打造現代山地旅游升級版,加快推動旅游產業井噴式增長,全縣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人次、旅游商品收入年均增長30%以上。實現路徑是:全面構建以思州國際溫泉城5A級景區建設為中心、龍鰲河和龍江河兩大旅游帶為骨架、若干景區為支撐的旅游產業格局,重點發展康體、休閑、度假和農耕體驗旅游,現代山地旅游和文化旅游,大力推進農文旅一體化,通過3至5年的努力,建成貴州文化旅游新區、國內外知名的康體休閑示范基地和獨具特質的旅游目的地。同時,全面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打造連接黔東南氵舞陽河、銅仁梵凈山、湖南鳳凰三個旅游景區的重要空間節點,建設“兩省三地”(兩省:貴州和湖南;三地:黔東南、銅仁和懷化)旅游服務中轉站。
找準發展定位 著力創新旅游產品新業態
當前,在新的經濟發展理念引領下,作為綜合性產業,旅游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更加廣泛,時代賦予旅游業的責任也空前加大,對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的作用日益凸顯。岑鞏縣領導班子意識到必須站在市場的角度和游客的立場考慮發展問題,深挖用好自身的優勢資源,使資源優勢真正成為經濟發展優勢。
首先,大力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點的旅游品牌。一是依托豐富的地熱資源(溫泉日出水量7000噸),重點打造“思州國際溫泉城”,規劃4.3平方公里區域,建成5A級景區。該項目總投資23億元,在2016年年底前溫泉洗浴場館建成投入市場,水上樂園2017年年初建設完畢并投入市場。二是充分挖掘、保護和開發1300多年的思州文化資源,重點打造“思州府”景區(即思州古城)。同時,著力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切實解決岑鞏缺乏好導游、好導游詞,有景“說不出、說不好、說不深”的問題,講好思州故事,打造岑鞏文化旅游新名片。三是充分利用“歸隱文化”這一旅游資源(明末清初一代佳人陳圓圓歸隱馬家寨),重點打造“馬家寨景區”。加快該景區的景觀工程和交通、酒店、導游、地接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結合該區域內“岑鞏縣蔬菜花卉產業示范園區”的同步建設,著力打造岑鞏農文旅一體化特色村寨。四是高品位綜合開發黔東南大峽谷旅游項目,重點開發山地樂園、峽谷高空蹦極、懸崖酒店、龍鰲河實景演出等旅游產品,建成黔東南第一個山地樂園,做強大峽谷。五是突出抓好城郊鄉村旅游帶建設,在1年內,建成城郊“20分鐘鄉村周末旅游圈”,促進岑鞏旅游在近期內的井噴式增長;用1-2年時間,逐步把城郊農業產業園區打造成“農業公園”,推動岑鞏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農耕體驗農業的快速發展和創新發展。
其次,始終堅持“旅游+N”的發展思維。采取“旅游+”的方式,推動岑鞏旅游與工業、城鎮、農業、扶貧等深度融合發展。以“旅游+工業”促進“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建設;以“旅游+城鎮”促進產城景融合;以“旅游+農業”促進農文旅一體化;以“旅游+文化產業”促進思州民族民間文化繁榮發展;以“旅游+扶貧”促進全縣53個貧困村3.37萬人中的部分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以“旅游+大數據”,促進“智慧旅游”和“智慧岑鞏”建設。
第三,著力強化旅游要素保障。要素保障是推進旅游健康發展的首要條件。一方面,岑鞏將立足傳統旅游“六要素”,進一步健全和豐富產品鏈條。圍繞“吃”,著力開發思州特色食品。圍繞“住”,著力打造一批景區精品酒店、峽谷懸崖酒店、鄉村精品客棧、特色民宿等。圍繞“行”,將大力推進景區旅游通道建設,暢通“快旅慢游”通道,疏通和加密景區內交通“毛細血管”。圍繞“游”,將重點推出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圍繞“購”,將打造思州石硯、儺面具等一批工藝品、思州茶、特色食品等農副土特產品和旅游地紀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圍繞“娛”,將強化景區大型旅游娛樂設施建設,著力推出思州儺技儺戲等文化演藝。另一方面,圍繞現代旅游“新六要素”,進一步創新業態體系。圍繞“商”,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在城北新區著力拓展商務旅游,面向“兩省三地”發展區域性會展經濟;圍繞“養”,在溫泉城開發康復理療、康體休閑及養老等康養產品;圍繞“學”,著力申報和建設區域性培訓研修基地;圍繞“閑”,充分利用溫泉、高原峽谷等資源,開發休閑度假類旅游精品;圍繞“情”,打造地方婚慶旅游品牌;圍繞“奇”,開發峽谷探險、峽谷高空蹦極等現代旅游產品業態。
強化配套服務著力形成推進全域旅游新常態
省委作出“黔東南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戰略決策,具有很強的全局性和關聯性,因此,岑鞏縣從四個方面著手,強化組織領導,推動全域旅游成為新常態。
健全工作機制。實行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責任制,把旅游作為“一把手”工程,協調解決旅游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各級黨政“一把手”成為抓旅游的行家里手。加強機構建設,組建“岑鞏縣旅游事業發展委員會”,確保有專門工作機構和常年有15名以上工作人員抓旅游工作。同時,根據州級推進機制和考評機制,及時完善岑鞏旅游業發展相關體制機制。
突出項目支撐。依托農業園區、旅游景區謀劃生成一批重大項目,目前,總投資23億元的溫泉項目、總投資6.8億元的龍鰲河·馬家寨景區建設項目、總投資8.6億元的思州高效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總投資4億元的龍江河高標準農業示范園等重大旅游項目正在啟動和完善前期工作。同時,依托縣旅游投資公司融資平臺,切實抓好項目融資,注入信貸資本和民間資本,助推項目建設。
創新市場營銷。積極參加省、州組織開展的外出旅游營銷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旅游交易會、旅游商品博覽會及縣內互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等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模式,把岑鞏特色旅游商品推向市場。同時,充分利用大數據、新媒體等,依托思州文化資源、旅游產業資源,舉辦主題多元、形式多樣的營銷活動,提高岑鞏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干部的旅游專題培訓,提高干部謀劃、推進旅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開展“四個100”傳統文化人才保護和培養工程,邀請專家定期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著力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使更多的旅游從業者成為促進和服務現代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行家里手。
本版圖片均由岑鞏縣委宣傳部提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